吴宽
初夏雨霁 好雨夜来过,朝阳散新晴。朝回一解带,偃仰向南荣。 焚香遣尘虑,读书怡道情。屋角槐初绿,时闻好鸟鸣。 注释: - 好雨夜来过,朝阳散新晴:夜晚下了一场好雨,太阳出来后天空放晴。 - 朝回一解带,偃仰向南荣:早晨回到家里解开腰带,躺卧着仰望南边的天空。 - 焚香遣尘虑,读书怡道情:点燃香火消除世俗的烦恼,诵读诗书使人愉悦。 - 屋角槐初绿,时闻好鸟鸣:屋檐下的槐树刚开始发青
【注】 喜雨:高兴下雨。喜,喜悦;雨,雨水。 北方苦春旱,入夏雨亦微:北国遭受春旱之苦,到了夏天,雨水也很少(微:少)。 俄然见檐溜,及午正霏霏:忽然看见屋檐的水流,到中午时分飘飘洒洒。俄然,忽然;及,到达;霏霏,细密貌。 散步荒园中,不觉沾我衣:在荒园中散步,不知不觉地被雨水淋湿了衣服。散步,散步、闲游。 草木总欣悦,膏沭滋容辉:草木都非常高兴,滋润了它们的美丽光泽(膏,润泽;容辉
【注释】 主人欢饮意何浓,美酒如泉瓶未罄。底须隔屋问西邻,走送茶瓜劳仆媵。明年未审在谁家,乡社佳期当预订。言方脱口客已闻,吐酒哄然争出应。我家海月旧传名,庵外清光长有剩。王猷隔巷每共之,今者安知非我赠。戏言若大却非夸,薄意颇诚真不佞。小园虽说乏楼居,早向幽亭设长凳。杜老还教扫径花,范家莫道尘生甑。诸公倘许过高轩,就烦执此诗为证。 中秋佳节赏月是诗人的爱好之一。“主欢宾醉”四句,写诗人赏月时的情景
越女染丝成五色,隔窗未学秦川织。 越女指代古代的越国女子,她们擅长织造各种丝帛和纺织品。这里的“五色”指的是彩色丝帛,可能是指一种多彩的织物或是彩色的花鸟图案。而“隔窗未学秦川织”意味着这些美丽的织物并非出自于秦地的织工之手,而是越女们巧手所制。这里描绘了一幅越女们利用五彩丝绸制作出精美织物的画面,展现了她们高超的纺织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鲛人水底夜不眠,乞与冰绡才数尺。 鲛人指的是神话中的鲛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负暄”这是要求考生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然后根据解读的结果进行翻译。最后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1.全诗四联八句,每联字数不完全相同。第一联为七绝,第二联为五言,第三联为七绝(注意:七绝一般有五个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以豪放著称。这首诗是他在鲁地游览时所作,描绘了峄山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鲁郊空且旷,目力安能穷。”意思是说鲁地的郊外空旷而开阔,我的眼睛虽然明亮但却难以看尽这广阔的视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我们看到第二句:“倏见千仞青,横截乎其东。”这里描述了诗人忽然看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它横亘在东南方向
【注释】 舍人好画谁与俦,子美诗中之刘侯。 凤池退食多清暇,每抱缣楮从人求。 昨者开筵宴宾客,四壁仿佛横沧洲。 酒酣指点到修竹,数竿倒拂湘江秋。 清风翛翛刷翠羽,孤凤欲下中堂游。 乃知夏卿妙笔墨,奇态纵横才顷刻。 歘然令我走避之,仰面分明堕崖石。 纷纷真赝不可知,我意是竹皆堪诗。 试看北地苦难得,此种数尺青垂垂。 舍人好画兼好奇,明日南行过九疑。 扁舟夜静月初出,想对楚人歌竹枝。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感慨以及对于饮酒和赏菊的态度。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重九无菊 -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没有在重阳节时喝酒赏菊的遗憾,可能是由于某些原因(如健康、心情或其他事务)未能参加。 2. 佳节喜载临 - 节日到来时的喜悦心情,"载"表示携带或伴随的意思。 3. 藉有杯中渌 - 尽管节日来临,但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与亲友一起享受美酒。 4.
入孔林 两楹既梦奠,黯矣斯文光。 巍巍鲁城北,冠屦于焉藏。 墓木不可辨,合抱千万章。 知为门弟子,移植来四方。 惟昔治任日,相向哭且伤。 孰知千载下,儒者犹心丧。 愚生复何幸,瞻拜俄其旁。 我去有周末,蔼然觌温良。 如陪游与夏,执贽同升堂。 惓惓东引领,风愿今始偿。 峄山千仞高,泗水百里长。 何必四尺封,天壤俱存亡。 译文:进入孔子的墓地,心中充满了哀伤和敬意。孔子的墓地在鲁城的北面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中展现的图景和诗人的情感。 “夜坐”,即夜晚独坐。首句写夜深了,伐木声却急促;第二句写深夜敲梆子的声音却迟迟不响。这是以动衬静,写出了夜的静谧,也写出了诗人对夜静的喜爱。第三、四句是说夜晚虽然静悄悄的,但萤火虫却自顾自地飞来飞去,它们在树间、房前、屋后飞舞着,给幽暗的夜空增加了几分热闹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