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注释】 谒:拜见;鉴长:指钱鉴。 清阴:清朗的树荫。 劲草谏臣祠:劲草,指松柏。谏臣,指诸葛亮。三国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临终前,曾对刘备说:“臣受先帝三顾之恩,今已毕命。”后用“谏臣”代指死者。 覆研:覆着砚台。游双雀:有两只小鸟停在砚台上。 虚窗:空阔的窗子。旅葵:向日葵。 萎蕤(ruí):同“蕤”,花下垂的样子。枯萎了的花枝。 【赏析】 《谒钱太常祠寻鉴长不遇》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联
【注释】 千山云湿外:指山间云雾缭绕,景色宜人。插槿(kun):在树上或篱笆上插花。结茅庵:建茅草房屋。院碓(chui):院子边的舂米石。留心印:用心研读。邻灯:近旁的灯火,指夜深时邻居家中的灯光。煮麋(mi)怜灶破:怜悯烧麋肉时灶台被破坏。瀹茗(yuè mǐn):泡茶。泉憨(hun):泉水的淳朴。幽事堪题壁,诗筒约共探:可以题写在墙壁上的幽静事情,和朋友们一起探寻。 【译文】 青山环绕着
草阁朝延旭,松关净扫尘。 日迟林漠漠,鱼定水鳞鳞。 节候多新景,河山少故人。 南枝梅正发,犹是旧时春。 诗句翻译与注释: - “草阁朝延旭”:清晨的草屋在朝阳中显得格外明亮。 - “松关净扫尘”:松树关门,清除了所有尘埃。 - “日迟林漠漠”:夕阳西下,林海变得朦胧。 - “鱼定水鳞鳞”:鱼儿在水面上悠然游动,泛起层层涟漪。 - “节候多新景”:随着季节的变迁,景色也变得更加新鲜。 -
诗句输出: ```慷慨监门奏,君王不忍看。 空劳正人助,岂为逐臣宽。 谏苑传图画,台郎愧法冠。 半山亭不远,杜宇报春残。 ``` 译文输出: ``` 1. 慷慨激昂地向朝廷进言,君王却不忍心去看。 2. 白白浪费了正直人士的劝谏,难道只为被放逐的臣子开恩吗? 3. 谏院将我的画像画成图画,我惭愧没有像法冠那样戴在头上。 4. 半山亭就在不远处,杜宇鸟在春季里报着春天将要结束。 ```
【注释】 1. 再访:两次访问。鉴长:指王鉴,字长卿,唐代著名书画家。 2. 不遇:没有遇上。 3. 扶屐:提着鞋。屐,古代的一种木底鞋。 4. 高柳过垣绿:高高的大柳树穿过围墙,叶子是绿色的。 5. 虚堂片石闲:空荡荡的厅堂里,只有一块石头显得格外宁静。 6. 瓶外卉:花瓶外的花草。 7. 云润研头山:天空中云彩滋润着山上的山峰。 8. 题壁无人和:在墙上题诗,但没有人来回答。 9.
张高要园亭二首其一 注释: - 径曲松萝合:小路弯曲时,松萝缠绕在一起。 - 池空水树分:池塘空旷无水,水面上的树影也显得模糊。 - 高楼秦岫雪:高高的楼阁在秦岭的山间飘洒着雪花。 - 奇石岭头云:奇特的石头在岭头上形成云状。 - 乱后宾朋尽:战乱之后,朋友和宾客都离去了。 - 愁中鼓角闻:忧愁中听到鼓角声。 - 物情公自见:万物的情感自然显露。 - 鸥鹭且为群:白鸥和鹭鸟暂时聚集在一起。
【注释】 清川流不尽:指河水清澈如镜,源远流长。木末亭:在今江苏南京南郊清凉山的山顶上。正学先生:即王正学,明代学者。墓:坟墓。董、陆:都是明朝文人。诸君:指董其昌、陆树声等人。作:写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1567年(隆庆元年)秋重游清凉山木末亭时所作。当时王正学已逝世十年,故诗中流露出悼念之情,对友人的才华表示赞赏和钦佩。全诗写景抒怀,情景交融。首联写清川流水,抒发惆怅之情
【注释】 1. 禅扉:佛门,禅宗。信宿:住宿,借指修行。 2. 行脚:行走,指参悟、参禅。 3. 夏潦鸣山蛤:夏天水涨时山里发出声响。 4. 秋畦种木棉:秋天在地里播种棉花。 5. 露华莲渐侧:莲花逐渐倾斜。 6. 云润菌逾鲜:云朵滋润了菌子,使其更加鲜美。 7. 燕坐忘寒暑:坐在屋檐下,忘记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 8. 西风何处蝉:不知西风吹动的是哪里的蝉声。 【译文】
【注释】 结庐还负郭:结庐,在野外建筑房舍。负郭,背倚外城,面朝里城,靠近土地。 翳:覆盖。 高座:指和尚的禅座。 何烦诣上方:何必去到寺庙里的高台上呢? 风林禽剥啄:风吹树叶的声音,鸟在林中啄食的声响。 阴雨电腾骧:乌云密布,雨点如电般飞落。 冥心入混茫:冥心,指心境恬淡,与世无争。 【赏析】 《旅庵即事六首·其五》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于山中结庐之后所见到的景象
注释: 绳床:竹制或木制的躺椅,用来坐的。 无生:佛家语,指一切事物皆因缘而生而灭,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 曲径:曲折的小道。 物情:物象之情,即景物所表现出的情感。 流云:飘动的云朵。 酬应:应答。 赏析: 《旅庵即事六首和黄梅南音和尚其上座无畏坐脱于盐和尚至盐送之故及 其一》,是唐代文学家贾岛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禅诗,诗人通过描写禅僧的日常生活来表达自己对禅宗的理解和感悟。全诗以简练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