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云湿外,插槿结茅庵。
院碓留心印,邻灯罢手谈。
煮麋怜灶破,瀹茗识泉憨。
幽事堪题壁,诗筒约共探。

【注释】

千山云湿外:指山间云雾缭绕,景色宜人。插槿(kun):在树上或篱笆上插花。结茅庵:建茅草房屋。院碓(chui):院子边的舂米石。留心印:用心研读。邻灯:近旁的灯火,指夜深时邻居家中的灯光。煮麋(mi)怜灶破:怜悯烧麋肉时灶台被破坏。瀹茗(yuè mǐn):泡茶。泉憨(hun):泉水的淳朴。幽事堪题壁,诗筒约共探:可以题写在墙壁上的幽静事情,和朋友们一起探寻。

【译文】

青山环绕着,云雾缭绕,景色宜人。我建了一座茅屋,院子里种了些花。夜晚时分,我用心研读经书,隔壁人家的灯火已经熄去。我煮麋肉时,担心灶台被破坏。泡一杯清茶,品味它那淳朴的味道。可以在上面题写一些诗句,与朋友们一起探寻。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山观景之作。首联写登高望远之景,颔联写夜宿山村之趣,颈联写烹食野味之乐,尾联写题咏山水之雅,意境开阔,情趣盎然,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田园风光诗。

“千山云湿外,插槿结茅庵。”这两句写诗人登上高山之后,只见群山环列,白云缭绕。山腰有座茅庵,茅庵旁边有株槿树,诗人就在这山环水绕之处,搭建了茅舍,住了下来。“千”字写出山峦之多,“云湿”点出山雾之浓;“外”字写出云雾缭绕,山色空蒙,给人一种空灵飘渺之感;“结茅庵”则表明诗人在这里过的是隐士生活,远离尘嚣,自得其乐。

“插槿”二句,进一步描绘诗人所居的环境。槿花盛开,绿叶成荫,诗人就住在这花木掩映的地方。“结茅庵”三字,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以及刘禹锡的“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等诗句,这些诗句都描写了诗人在山林中隐居的生活。

“院碓留心印,邻灯罢手谈。”这是诗人在山中的日常生活。院中舂米石上有捣衣的痕迹,表明主人经常洗衣;邻家的灯火已灭,说明天已深夜。“杵”(chǔ 用杵棒捣米)本是农活之一,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诗人在山中劳作的情景;“无心”二字,既指邻家灯火已灭,也暗示主人已入睡;“罢手谈”则表明诗人已停止交谈休息。这两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劳作、休息的情景。

“煮麋怜灶破,瀹茗识泉憨。”这两联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煮麋”指的是烹饪麋肉;“怜灶破”则是因为担心煮麋肉时灶台被破坏而心疼;“瀹茗”则是指泡茶;“泉憨”则是形容泉水的淳朴可爱。这两句诗通过对炊烟、泉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惬意和宁静。同时,“怜灶破”、“瀹茗识泉憨”,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欣赏。

“幽事堪题壁,诗筒约共探。”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朋友的邀请。“幽事”指的是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诗筒”则是文人雅士们常用的一种携带诗歌的工具;“约共探”则表示诗人希望和朋友一起探索那些美妙绝伦的自然景观。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场景和感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