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扉聊信宿,行脚且随缘。
夏潦鸣山蛤,秋畦种木棉。
露华莲渐侧,云润菌逾鲜。
燕坐忘寒暑,西风何处蝉。
【注释】
- 禅扉:佛门,禅宗。信宿:住宿,借指修行。
- 行脚:行走,指参悟、参禅。
- 夏潦鸣山蛤:夏天水涨时山里发出声响。
- 秋畦种木棉:秋天在地里播种棉花。
- 露华莲渐侧:莲花逐渐倾斜。
- 云润菌逾鲜:云朵滋润了菌子,使其更加鲜美。
- 燕坐忘寒暑:坐在屋檐下,忘记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
- 西风何处蝉:不知西风吹动的是哪里的蝉声。
【译文】
在禅房中暂且寄住一夜,行走于世间随缘而行。
夏天洪水泛滥时山里传出声响,秋天在田地里种植木棉。
早晨露珠沾湿的莲花渐渐倾斜,白云滋润使菌子更显鲜美。
坐在屋檐下忘记了寒冷与酷暑,不知道西风吹动的是哪里的蝉声。
【赏析】
这是六首描写禅宗修行生活的作品,每一句都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第一句“禅扉聊信宿”,描述在禅房中暂作停留。这里的“禅扉”指的是禅宗的门径,是通往内心世界的通道。”聊信宿”意味着只是短暂停留,没有深入的修行或思考。
第二句“行脚且随缘”,表示行脚僧(出家人)随遇而安,不刻意追求某种目标或结果,而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行脚”是佛教中的修行方式之一,强调通过行走来体验世界、领悟真理。
第三句“夏潦鸣山蛤”,描绘夏季暴雨时山里的声音,山蛤在雨后被冲刷出来,发出声响。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生机,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第四句“秋畦种木棉”,提到秋天在田间种植木棉树,意味着收获季节的到来。木棉树象征着坚韧与美丽,代表着生命的成长与繁衍。
第五句“露华莲渐侧”,描述清晨露水沾湿的莲花,逐渐向一边倾斜。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和时间的变化,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留恋。
第六句“云润菌逾鲜”,描绘云朵滋润了菌类植物,使其变得格外鲜美。这一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变化,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一句“燕坐忘寒暑”,表示在屋檐下坐着,忘却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禅宗修行生活的美好与宁静。它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