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还负郭,水竹翳池隍。
此地有高座,何烦诣上方。
风林禽剥啄,阴雨电腾骧。
尽付无闻见,冥心入混茫。
【注释】
结庐还负郭:结庐,在野外建筑房舍。负郭,背倚外城,面朝里城,靠近土地。
翳:覆盖。
高座:指和尚的禅座。
何烦诣上方:何必去到寺庙里的高台上呢?
风林禽剥啄:风吹树叶的声音,鸟在林中啄食的声响。
阴雨电腾骧:乌云密布,雨点如电般飞落。
冥心入混茫:冥心,指心境恬淡,与世无争。
【赏析】
《旅庵即事六首·其五》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于山中结庐之后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山林的欣赏和向往之情。此诗以“结庐还负郭”开篇,交代了隐居之地。接下来四句描写山中景物:“结庐还负郭,水竹翳池隍。此地有高座,何烦诣上方。”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村景象。结庐于山水环抱之处,四周绿树成荫,清溪环绕,真是一个远离喧嚣、与世隔绝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无需再去追求那些世俗的欲望和功名利禄。
中间四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风林禽剥啄,阴雨电腾骧。尽付无闻见,冥心入混茫。”风吹过树林,鸟儿在枝头啄食,雨水打在树叶上发出噼啪声;这些自然的声音仿佛都消失了,让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心境变得非常平和,不再为世俗纷扰所动。他完全沉浸在这种与世无争的境界中,感受着万物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风林禽剥啄,阴雨电腾骧。尽付无闻见,冥心入混茫。”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奇。风雨交织在一起,电闪雷鸣,仿佛是一场壮观的交响乐。然而,这一切声音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仿佛都消失了一般。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他完全沉浸其中,感受着万物的交融与共存。这种境界让他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与纷争,只留下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村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向往。通过对山水、风林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的美感。同时,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心境变化,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