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应文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后度关行 崒嵂层崖堆雪迹,云拥雄关迷咫尺。 寒雨不断随山风,树杪泉声喧霹雳。 微臣望关心正勤,不觉危途能困人。 入舆坐艰时出步,路虽澝滑无浮尘。 仆夫解事相调笑,笑我足下生青云。 却忆来时度仙霞,岭头旱热殊堪嗟。 今日还从大关度,风景迥异来时路。 山川变态可能常,名利驱人各自忙。 王阳九折难迥驭,杨朱悲泣为亡羊。 前村烟暝方投宿,山寺鸣钟正燃烛。 寄语山僧莫笑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春芳的《度关行》。全诗共六十八句,内容主要是作者在闽浙地区旅行途中所感,表达了对当地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和对自然天气变化的无奈。下面是逐句释义: 1. 长途苦热不肯雨,晨起汗汗已如注。 注释: 形容旅途中的艰苦和炎热。 2. 仆夫瘁矣行路难,叠嶂连云拥深树。 注释: 形容旅途艰难,路途遥远,山峦重叠。 3. 其言此是仙霞关,闽浙东西渺蔼间。 注释:
孤雁失群歌 灯火栖迟共几秋,当时意气凌嵩邱。 一朝分散成漂梗,我滞南粤君皇州。 皇州世路当清夷,拔茅连茹汝其时。 长安卿相多年少,联辔青云勿复疑。 只今吾年已三十,谈笑风云岂无及。 几年霜刃掩清光,逢人耻作穷途泣。 一樽酒酌暮江头,群雁高飞一雁留。 哀鸣嗥嗥失其侣,众宾对此增离愁。 烦君努力佐明主,吾将散发弄扁舟。 译文: 灯火阑珊地度过几个秋天,当初意气风发,志向远大。突然之间,我们分散了
【注释】 壬辰:指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守:防守,保卫。 “守岁”、“成眠”:《东京梦华录》说:“大中祥符八年正月元旦,都城爆竹如雷,开封人不相往来。”可见除夕夜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 “笑花灯下”:花灯,指元宵节的彩灯。 潘氏:指潘岳,即潘安,字安仁,晋代著名美男子。 祖生鞭: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祖逖(xī)少有大言,家族甚贱,与司空刘琨(kūn)为好友。及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解析】 本诗作于作者贬官江陵期间。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险滩的忧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与抱怨。首联描绘了大夷滩的险峻景象;颔联写出了舟人不畏艰险,甘愿冒生命危险的可贵精神;颈联写大溪滩的险恶;尾联写自己希望朝廷能够体恤民情,减轻百姓的疾苦。 【答案】 译文: 舟行湍急的大溪滩上,舟人热汗如雨般翻涌,十天内三次过此险滩。有身不为人驱使,谁让你奔走其中? 大溪滩水流湍急滩石陡立
【注释】 昆池:即昆明池,在今陕西西安西郊的曲江池。 薏苡(yǐ yì):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 潢池:指秦、楚等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地区。 “争睹”句:意谓公道尚未实现,白发已先满头,不必为谗言所惑而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施健原是临沅兵备,归途中路过云南,作者赠以此诗相别。 首联写景。“落”“断”两字传神地写出了雁阵的疏落与行旅的孤单。“枫叶红于二月花”,历来被人们赞美为秋色的典型。然而
重游飞来寺 十年间我多次来到飞来寺,今天再度登临,心境更显舒畅。 榻依翠绿的山峦和尚入定,树上的苍鹰窥探行人。 檐下果实落下虚堂,傍晚时分竹底泉水清香扑鼻,春意盎然的碧涧中。 独自站在半空中还觉得好笑,世人何处能渡过迷茫的歧途? 译文: 十年间我多次来到飞来寺,今天我再次登上这座寺庙,感觉心情格外舒畅。 我的榻依偎在翠绿的山峦之中,和尚已经入定,我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树上的苍鹰在窥视着我
癸巳生日书怀 客子伤春旅鬓飘,况逢生日转无聊。 行藏敢信今年是,事业堪嗟去日饶。 乡国频年劳远梦,烽烟几处未全消。 无端却怪檐前柳,青眼看人只恁骄。 注释: 1. 癸巳:农历日期,指农历2023年2月9日。 2. 客子: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3. 伤春:春天容易引发伤感情绪,这里指因为客居他乡而感到的伤感。 4. 旅鬓飘:旅居在外,鬓角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了。 5. 况逢:更兼、再加上。
【注释】 癸巳:农历七月一日,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日。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寓平夷:隐居于平夷县。漫兴:随意写来的诗篇。几岁他乡逢七夕:他乡已经过了几年了? 他乡何事更他乡:这是什么意思?城头雨过新凉早:城头上的雨水刚刚洗去,天气已经很凉爽了,枕畔蛩声客梦狂:枕边的蟋蟀叫声让人感到客中的寂寞而心烦意乱。到处征衣愁铁马:四处奔波的将士们,他们穿着铁甲,身上带着征战的创伤,谁家思妇倚银床
【注释】 何许:何处。 四见:四次看见。 时序:时光,时节。 却忆:忽然想起。 诸儿女:指作者的孩子们。 灯前语未阑:灯下交谈还没有结束。语,说话、谈心。阑,尽也。 【赏析】 《中秋对月书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诗中写自己离家已久,在月光映照下,不禁思念起家中的亲人。全诗句句写月,句句关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首联“离家何许日,四见月光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