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他乡已十年,此宵何事不成眠。
宦情一笑花灯下,乡绪千条柏叶前。
青镜渐增潘氏鬓,壮怀犹系祖生鞭。
狂歌独夜凭谁语,怅望关前思惘然。
【注释】
壬辰:指宋神宗熙宁七年,即公元1074年。守:防守,保卫。
“守岁”、“成眠”:《东京梦华录》说:“大中祥符八年正月元旦,都城爆竹如雷,开封人不相往来。”可见除夕夜是人们最忙碌的时候。
“笑花灯下”:花灯,指元宵节的彩灯。
潘氏:指潘岳,即潘安,字安仁,晋代著名美男子。
祖生鞭: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祖逖(xī)少有大言,家族甚贱,与司空刘琨(kūn)为好友。及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吾祖太常,晋朝重臣,曾孙虽微,必兴晋室!’”此处借指自己。
【译文】
守卫京城已有十年了,在这除夕之夜却睡不着。
守岁时,在花灯之下一笑,乡愁千条,柏叶前头。
青镜渐渐增白了潘岳的鬓发,壮志豪情犹系祖逖的战鞭。
狂歌独夜凭谁诉衷曲?怅望关前思惘然。
赏析:
本题咏的是除夕守岁的情景。全诗以守岁、不寐、忆乡、怀旧、怀古、抒怀等为主线,抒发诗人的羁旅之苦和乡关之思。
首联“守岁他乡已十年,此宵何事不成眠。”写诗人自熙宁七年守京至熙宁九年除夕,已在京城度过了十年之久。这两句是说,守岁已经十多年了,今夜又有什么心事不能睡呢?守岁,就是旧历新年前一天晚上不睡觉,以迎接第二天新年的到来。诗人守岁已非一日,而今夜又是除夕,所以诗人问:“今夜有什么事情不能成眠?”这是从字面上理解的。实际上,诗人是在用反语表达自己对守岁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因久守京城而感到的厌倦情绪。
颔联“宦情一笑花灯下,乡绪千条柏叶前。”意思是说,宦情在花灯之下一扫而空;乡愁千条,在柏叶之前纵横交错。诗人把守岁时的心情比作“一扫”,说明自己心情舒畅,没有一点烦恼,这与上句形成鲜明对比。“一笑”一词,既点明守岁时心情的愉快,又暗示出守岁时的种种烦恼都已抛在脑后,使读者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也更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颈联“青镜渐增潘氏鬓,壮怀犹系祖生鞭。”意思是说,潘岳的青镜渐渐长满了白发,壮志豪情仍然像祖逖一样。这里的“青镜”,是指铜铸的圆形镜子,用以照容。潘岳的青镜渐满,是说岁月流逝,自己已经老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的衰老,又暗含着自己的怀念之情。
尾联“狂歌独夜凭谁语?怅望关前思惘然。”意思是说,狂歌独坐,只有对着月亮倾诉心中的悲愤,惆怅地眺望着关山,思绪万千。诗人以“独坐狂歌”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以“独夜凭谁语”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悲愤和不平。《古诗十九首》中的“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也是这种感情。但是,这首诗中的诗人并没有像《古诗十九首》中的诗人那样沉溺到悲伤之中去,而是把悲伤转化为愤怒,把愤怒化为行动。诗人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说:我仰望着关山,思念着故乡。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守岁的情景和心情,表现了诗人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