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落昆池露气清,雁行中断惜孤征。
岂缘薏苡能生谤,争睹潢池已寝兵。
公道未须嗟白发,人生何处不浮萍。
劝君有酒且同醉,行路难时怕独醒。
【注释】
昆池:即昆明池,在今陕西西安西郊的曲江池。
薏苡(yǐ yì):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
潢池:指秦、楚等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地区。
“争睹”句:意谓公道尚未实现,白发已先满头,不必为谗言所惑而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施健原是临沅兵备,归途中路过云南,作者赠以此诗相别。
首联写景。“落”“断”两字传神地写出了雁阵的疏落与行旅的孤单。“枫叶红于二月花”,历来被人们赞美为秋色的典型。然而,诗人在这里却用它来渲染旅途的寂寞。“昆池”即昆明池,“露气清”表明时间已是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枫落”与“露气清”相对,给人以凄冷之感。雁阵中断,说明行旅十分匆忙;而“雁行”二字又让人想到雁南飞的壮观景象。
颔联写离别。“岂缘”两句,诗人运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施健的关切之情。“薏苡”典出《左传》。晋平公误听奸臣伯阳子之的谗言,将忠良大夫籍孺当作罪人拘禁起来,籍孺说:“我无罪,薏苡有谤(薏苡:一种植物,其子可食)。”意思是说他无罪,却被诬为有罪。诗人借用这一典故,劝慰施健不要因谗言而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要相信事实会还他一个清白的身家。“生谤”与“已寝兵”相对,前者指流言蜚语,后者指罢战息争,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颈联抒情。“白公道须嗟白发”,是诗人对施健的劝勉之辞,意谓施健年事已高,白发苍苍,不必为谗言而忧虑。“人生何处不浮萍”,这句既是对施健的安慰和劝勉,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表达了诗人对施健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慨。
尾联抒写离别之情。“劝君有酒且同醉”,是诗人对施健的劝慰和祝愿。诗人希望他和施健能够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以此排遣心中的忧愁和积愤。“行路难时怕独醒”,是诗人对施健的关心和提醒。施健年迈,身体虚弱,行走不便,容易感到疲劳。诗人担心施健走远了以后,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或危险,就会独自面对,难以应付。因此,他特意叮嘱施健要注意安全,要多多保重身体。这既是对施健的真诚关怀,也是对友人的殷殷期盼。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两联主要通过写景来渲染旅途的寂寞与凄凉,同时寄寓了对施健的深情厚谊。后两联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施健的劝勉和关心之情。全诗构思新颖巧妙,情景交融,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