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元
解析: 第1句解释:“何”和“李”指的是两位诗人,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流派(二妙),但都被认为各有所长。这里的“传二妙并”意味着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杰出的才能,可以相提并论。"不应秀句有邹生"中的"邹生"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物或作品,但在这里被用来强调这两位诗人的诗歌才华。 第2句 解释: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何李两位诗人的欣赏,认为他们的诗才不仅限于一般的秀美之作,还有深意
【注释】 自甲申十月至戊子正月:从10月到次年正月。 不是忧生不学禅:并不是因为忧虑而生就不去学佛,而是学佛之后才懂得了这个道理。忧生:因忧虑而生。 持来一戒几经年:持来:佛教用语,意为受持;戒:戒律,是佛家修行者所遵守的规矩。几经年:几年的时间。 尘缘未了寻常事:尘:比喻世俗、红尘;缘:因缘,因与果的关系;未了:没有结束,指未尽。寻常事:平常的事。 犹向春风独自怜:仍然像春天里独处的柳絮一样
注释:留侯,指张良,他曾经被封为留侯。崩湍,是指山石崩裂的湍急水流。湖水粘天动地还,意思是说湖水好像粘住了天空和大地一样,波涛汹涌。此夕正逢天女渡,是指在这个夜晚,正好有仙女渡河。莫教风浪到人间,意思是说不要让风浪传到人世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七夕节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七夕节的景象,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对留侯庙、崩湍、湖水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同时
醉经楼八景镜湖 诗人眼中山水之美,自然与人文交融 1. 诗句原文 谁开湖上岛,新篁绿未齐。 齐时应嘱付,合有凤来栖。 译文赏析 2. 诗句注释 - 谁开湖:指是谁在湖中开辟了岛屿。 - 新篁:指刚长出的竹笋。 - 绿未齐:形容竹叶尚未完全长成绿色。 - 应嘱付:应该嘱咐。 - 合有凤来栖:应该会有凤凰来这里栖息。 3. 赏析 - 本诗通过描绘湖上新开辟的岛屿和翠竹,展现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 -
醉经楼八景镜湖 清夜闻钟鼓,朝来荐鸡黍。庙古不知年,沧浪问渔父。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清夜闻钟鼓 - 注释:在清静的夜晚,听到寺庙里的钟声和鼓声。 - 赏析:通过“清夜”和“钟鼓”两个词的使用,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传达出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2. 朝来荐鸡黍 - 注释:早上时为寺庙供奉鸡肉和米饭。 - 赏析:这里的“朝来”指的是清晨时
偶忆亡友王藩甫及姜可叔 穿破是君衣,死了是君妻。中原怀二子,吾友更何疑。 译文: 我常常怀念已故的好友王藩甫和姜可叔。他们穿过的衣服已经破旧不堪,死后却变成了他们的遗像。我在中原思念这两位挚友,他们的两个孩子,我心中更加没有疑虑。 注释: 1. 偶忆亡友王藩甫及姜可叔:偶尔想起已故的好友王藩甫和姜可叔。 2. 穿破是君衣:穿过你的衣服,表示你对他们的思念。 3. 死了是君妻
【注释】 醉经楼:位于浙江嘉兴,原为明代大画家沈周的别墅。八景:指《醉经楼八景图》中八个景点。镜湖: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是南湖水面的一部分,因形如镜子而名。 “林公旧地”:指沈周(号林屋山人)旧居。馆:指别墅。草萋萋:草长得茂盛。 “百年歌舞地,闲在夕阳西”:意谓这里曾是一个歌舞升平的地方,现在却闲置着,只剩下西边夕阳下的一片宁静。 【译文】 经过醉经楼观赏八景图时
司马丈,十年戎马暗南国,万里烽烟接素秋。可念此公怀直道,焉知李广未封侯。杖藜叹世者谁子,天入沧浪一钓舟。} {《司马丈乞身未允闻已南归集杜遥寄》是明代诗人唐伯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司马丈乞身未允闻已南归集杜遥寄》赏析 在唐伯元的《司马丈乞身未允闻已南归集杜遥寄》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诗人,他以沉痛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一幅战乱频仍、英雄迟暮的乱世图景。
【注释】 萧萧:指风吹芦苇的沙沙声。 载酒:携带着酒。 捩舵:调转船头。 潇湘:湖南,古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醉经楼游览时有感而作。前两句写景,描写诗人在夕阳下乘舟经过萧瑟凄凉的芦荻边,借酒消愁;后两句抒发感慨,写诗人醉意朦胧中疑为梦游潇湘。全诗构思精巧,想象奇特,意境清幽,富有韵味。 第一二句:“萧萧芦荻边”和“载酒趁斜阳”,描绘的是一幅晚霞映照下的江上景色,诗人以景入景
注释:岛上的楼可以当作画来欣赏,湖山敞开了如同画屏一样。没有楼居住的人,历历可数为谁画出如此美景。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风景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首句“岛上楼堪画”描绘了岛上楼阁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美丽的感受。第二句“湖山敞画屏”则进一步强调了湖山的自然美,如同打开的画屏一般,使人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第三句“不有楼居者,历历为谁青”则是诗人对于楼居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