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夜月”“金缕衣”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上片第一、二句对仗工整,第二句用一语双关的手法点出“黎明”,第四句以“穿睥睨”形象写出雨后阳光透过云层照射的景象,第五句写人语声。下片写“彩鹢如飞谁系”,最后两句说“但恐此行留作砺”,即此行虽好,但应为国为民留下更多的“砺”。 【赏析】 《谒金门·风拂桂》是宋代辛弃疾所作。词中描写清晨雨后天晴景象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题为《谒金门 雨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淅淅沥沥的雨声,就像滴在小窗上的声音那样急促。 只有我独自在外作客,心中充满了忧愁和寂寞。谢君的离去让我感到断然而痛苦。 夜晚寂静中风声呼啸,飒飒作响,好像无数细丝交织在一起。 家远路长,只能通过梦境来寻找回家的路。今夜是否能够回到家中? 注释: - 谒金门:词牌名。 - 雨声:指雨打在窗户上的声音
【诗句释义】: 1. 珠帘卷。楼外春愁无限。雨过荼蘼春色减。落红惊满院。 珠帘卷:形容帘子被风吹起的样子。 楼外春愁无限:春天在楼外,愁思无法排解。 雨过荼蘼春色减:雨后花朵凋谢,春意也减少。荼蘼花是春天的使者,这里指春天的气息已经减弱。 落红惊满院:花瓣落下的声音惊动了整个院子。 2. 枝上燕慵莺懒,谁与韶光为伴。烟柳丝丝迷望眼,阑干空倚遍。 枝上燕慵莺懒:描述燕子和黄莺都懒得活动
谒金门 斜阳促,弥望暮烟修竹。弱柳堤边芳草屋,一汀云影簇。 趁取晚凉新浴,碧槛薄垂冰谷。小院落花香断续,月明风簌簌。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平韵。此调为唐教坊曲,本唐玄宗时李龟年所制,后用为词牌,又名“金缕衣”“忆秦娥”“金凤箫”。此调又名《忆仙姿》《忆梦令》。 斜阳促:夕阳的余晖催人归去。促,急迫、紧迫。 弥望:满眼;放眼望去。 暮烟修竹:黄昏时分的烟雾缭绕着高高的翠竹。
【诗句释义】: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凤衔花”,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风袅袅:形容风吹得很轻的样子。 吹线一庭秋草:风吹过庭院中的草地,仿佛是在弹奏乐曲一样。 天际夕阳无限好,断肠芳树老:夕阳挂在天空,美得让人心醉,但那曾经的芬芳已经凋零,只剩下枯萎的老树。 尘世茫茫难料,有酒便须倾倒: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多变,无法预测未来,但是只要有酒,就可以暂时忘记烦恼,尽情享受生活。
谒金门 湖天渺,一片水云沙鸟。俯景茫茫空懊恼,孤吟秋色老。 自爱琅玕芝草,茅屋碧山环绕。高卧长松心尽了,年来机事少。 【注释】 1.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2. 湖天:指广阔的湖泊或天空。 3. 渺:广阔无边。 4. 琅玕(láng gān):亦作“琅根”,一种美玉。 5. 芝草:灵芝。 6. 茅屋碧山:茅屋和碧绿的山峰相映成趣。 7. 琅玕芝草:指自己心爱的事物。 8. 琅玕
谒金门 风萧瑟,远听寒砧声急。应念征鸿无信息,夜凉吹玉笛。 几许红楼岑寂,梦断楚江兰泽。明月梧桐清露滴,暗蛩吟败壁。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词牌名,是宋代词的一种格式,由唐教坊曲《三台令》而来,有前后两段,共四十字。 风萧瑟:形容风势凄厉而寒冷。 应念征鸿无信息:应是思念远行之人没有音信。征鸿:指远行的候鸟大雁。征,远征,远行;鸿,大雁。 月凉吹玉笛:月夜中,寒气袭人,听到有人在吹玉笛。月凉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注意答题时先分析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及写作背景来分析诗歌的手法和语言。 “秋正好。一路西风吹早”,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时节为秋季,天气转凉,西风阵阵,正是行路之时。这一句写送别时的时令景色,烘托出离别的氛围,也暗示诗人对友人此行的关切与牵挂。 “柳条折尽青山小。咫尺长安道”,此二句描写的是友人将要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在告别之际,诗人不禁感叹:那柳条已经折尽了
谒金门·黄葵 注释: 心倾日。一点孤忠默默。冷艳寒姿香酿蜜。向慕怜朝夕。 一任风欺露涤。愧人剩有心赤。可是不同春有色。开落谁曾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向日葵的词,以“葵”字作为主题,展现了向日葵的独特魅力。全词以时间为序,从早晨到傍晚,描述了向日葵的变化和特点。 首句“心倾日”,描绘了向日葵朝向太阳的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向日葵的喜爱。 次句“一点孤忠默默”,形容向日葵在阳光照射下
这首诗的标题是“谒金门·五月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在黄莺啼叫的地方,天空中飘洒着稀疏的春雨。这里的莺啼声为雨景增添了生动的气息,使得画面更加鲜明。 2.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放眼望去,原本熙熙攘攘的平原已被雨水洗净,只留下被雨打落的花瓣和青翠的树叶。这句话描绘了雨后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