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岁草怀人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庄公子逵吉 两载何因滞故鄣,一鞭闻已入咸阳。 多金结客家频破,广柳藏人事已忘。 狂甚竟闻呼彦国,贫来先欲弃姬姜。 何时磈垒浇应尽,与筑糟邱醉百场。 诗句逐句释义及翻译 第一句: "两载何因滞故鄣,一鞭闻已入咸阳。" - 注释: “故鄣”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境内;“咸阳”则是古代的都城名,这里指代当时的都城或重要地点。 - 翻译:
岁草怀人二十四首 其二十三 左大令辅 当时踪迹最清闲,绕屋梅花自掩关。 千首早摹梅处士,一官今傍谢家山。 缘知小弟才尤捷,可识衰宗客未还。 肠断廿三年上事,黄公垆在白云湾。 注释:当时(指作者)的行踪最为清闲,房屋周围盛开着梅花,自己亲自关门闭户。已经写了上千首咏梅诗篇,现在担任官职是依附于名门望族的职位。由于知道弟弟有特别敏捷的才华,可以了解我这位老迈的兄弟还没有回家。心中非常悲痛
续怀人诗十二首 其六 二十年前契最深,鸣珂南巷酒时斟。 阿兄作吏能强项,小弟裁诗学呕心。 七子才名虚拟议,一家官爵竟升沉。 篝灯倘忆初逢处,只惜秦州宰木森。 注释与赏析 1. “二十年前契最深”: - “契”在这里指的是深厚的友谊或信任关系。诗人回忆了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和长久的友情。 - “鸣珂南巷”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名或地点,这里用来象征某个共同的记忆或者重要的社交场合。 -
【诗句释义】 家傍要离尺五坟,布衣七十甫名闻。 因题刺字摹秦篆,为爱尚书詈古文。 生世未尝知鲍谢,学徒差喜得芭棻。 阅音亭长今同调,一样嵚㟢不入群。 【译文】 家旁是古代英雄要离的坟地,七十七岁时才名扬四海。 因为喜爱秦始皇的刻石文字,所以模仿他的字体;喜欢尚书的文字,所以骂他古文太浅显。 一生未曾了解鲍照、谢灵运,但是学生却很喜欢学习他们的文章。 如今阅音亭的亭长和我都是性情刚直的人
【注释】 1)唐少府:唐代县尉的别称。轶华,即佚华,唐代诗人,字子云,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2)中河桥左庙沟西:在长安城北的渭水之滨。 3)老屋三间户最低:指作者的住所简陋。 4)蜡屐每思穿巷过:穿着木制屐,步行于小巷。 5)粉书:用白粉写字。题:写。 6)卑官:小官吏。陶彭泽:陶渊明,东晋时著名诗人。孟会稽:东汉名士孟尝,隐居于会稽山。 7)一事:一件小事。 8)谢家园里:即“谢公宅”的花园
续怀人诗十二首 其八章进士学诚 诗句原文与赏析: 鼻窒居然耳复聋,头衔应署老龙钟。 未妨障麓留钱癖,竟欲持刀扺舌锋。 独识每钦王仲任,多容颇詈郭林宗。 安昌门下三年住,一事何尝肯曲从。 注释与译文: - 鼻窒居然耳复聋:形容因长期患病导致鼻子堵塞,听觉变得不灵敏,甚至听力减退。 - 头衔应署老龙钟:指年纪已大,如同一头历经风霜的老龙。 - 未妨障麓留钱癖:即便在山中隐居
家本新安客上元,半生知己得随园。 工愁五十偏无恙,避俗三旬竟不言。 手笔捷如锥脱颖,肩舆行比鹤乘轩。 梅花百本扃门住,尚厌朝来鸟雀喧。 译文: 诗人洪亮吉回忆自己的家族背景和早年的经历,感慨自己与家乡的联系以及与知己相伴的时光。他感叹虽然年纪渐长,但在忧愁方面却从未受到影响。他自诩文笔敏捷,如同利箭脱弦般迅速,行走间也如同鸟儿翱翔于天际。他对梅花的喜爱溢于言表,即便家中有成百上千的梅花
【注释】管漕督干珍:管漕,掌管漕运。督干珍,掌管珍宝。石渠,汉代的官署名,掌图书秘籍。东南,指江淮以南地区。数程,几趟行程。领国储,掌管国家储备物资。严檄,紧急的公文。清飞挽路,清理道路,以迎接贵宾。闲心,心情闲适。故人书,旧交书信。尘凝坐,尘土凝结在座席上。耽吟习,沉迷于吟诗作赋的爱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诗人与故友重聚、共话往事的场景。首联回忆早年在京城为官时,因才华出众而名声显赫
家世我惭称大阮,制科人巳比三洪。 全抛旧业因廉史,合谱新词寄阿翁。 两树樱桃一樽酒,风怀闲日与谁同。 注释:家世我惭愧地自称为大阮,制科之人已超过三洪。全抛弃旧业因廉史之职而编写新词献给你,合谱新词寄托给你,两棵树上的樱桃一杯酒,悠闲的日子与谁一起度过?赏析:此诗是作者在担任翰林院编修期间写的,表现了作者对仕途生活的向往。前两句“家世我惭称大阮,制科人巳比三洪”,表达了作者自谦之情
注释: 君比我大十岁,被称为斋长,我比你后三年成为学徒。 逃塾的时候,曾经偷偷地窥视着学堂的门窗;夜晚点灯时,想要学习模仿老师的讲课声调。 打开楼门,听到清脆悦耳的书声;看到纸上仿写的字迹,惊讶于它的笨拙。 再走进讲堂寻找那些旧日的学习场景,发现桂花凋零了,杏树也枯死了。 译文: 你比我大十岁,被称为斋长,我比你还小三年成为学徒。 逃学的时候,曾经偷偷地窥视着学堂的门窗;夜晚点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