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
《七夕陈大令熙藩邀集城南鸣玉山房即席赋赠一首》是清代诗人洪亮吉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 感时青鬓欲如何,初地聊从暇日过。 赤甲一军争渡久,紫微双树得秋多。 陈邱巳保思邛水,刘秩应嗤曳落河。 莫向尊前问牛女,早凭天汉洗兵戈。 ``` 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释义: 1. 感时青鬓欲如何,初地聊从暇日过。 译文:面对时光的流逝,我感到无奈,暂时放下繁忙,来享受闲暇的时光。 2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三年寒食住三州,一样摊书据案头。” - “寒食”指清明节前的传统习俗,人们扫墓、祭祀。 - “三州”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或历史上的某个地区。 - “摊书”、“据案头”表明了作者在清明时节仍然埋首于书籍之中,沉浸在学问中。这里的“案头”是古代读书人用来放书的地方。 2. “春半雨多频腊屐,蛮中花好不登楼。” - “春半”指的是春天的中旬,即清明前后。 -
【注释】 二月晦曰: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晦日,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使院小楼:朝廷的使院中的小楼。桃花:指春花。 长水捷书当可达:长水,泛指长江上游地区,因唐时以四川为长水监,故称;捷书,捷报,捷音。当,将要,快要。 播州春雨不能晴:播州,今贵州遵义市一带;春雨,春天的雨水。不能晴,不能晴朗。 山围城郭常时暗:山环绕着城墙和护城河,使得整个城池常常显得阴暗不明。 花发帘栊彻夜明:花在窗户上开放
【译文】: 小楼独立在庭院,风光明媚景色美。无数山云低垂压槛低。 燕剪裁出客人衣,棠梨树开人面红。酒逢知己千杯少,扎报天兵过五溪。 捷书一到郡阁来,春融大地共醉泥。 【注释】: ①试院:指考试院。柬嵇太守承孟:书信给嵇太守承孟(名不详)。 ②槛:窗户下横木,借指栏杆。 ③生疏:不亲近。 ④棠梨:棠树之梨。 ⑤中户:中等人家。 ⑥扎报:传达军情的使者。 ⑦郡阁:郡衙。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注释】 闻铜仁日来复有贼警□辰水决城数丈冯侍郎光熊率官弁昼夜堵禦寄怀一首:闻知铜仁(今贵州铜仁)近日又有贼警,□(音chè)辰(在贵州,属辰州府)水(指氵名水)决了城几丈高。冯侍郎光熊率领官府官员日夜堵塞。 天乙虹梁暑雨交,昨传江水决城壕。 蛮中䆉稏红千顷,峡里舟船绿半篙。 六月可能平板楯,一军闻尚驻松桃。 萧萧白发筹边夜,谁识溤唐志意劳? 【赏析】 本诗为诗人赴任辰州(治所在今湖南沅陵)时作
黔西州廨(shè)海棠一株,大可半亩,至日花正盛开,喜而作。 注释:在黔西州的州衙里栽种了一棵海棠树,这棵海棠树有半个亩地那么大,到了这个日子,花儿正开得正盛,我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词。 两年心迹寄乔柯,喜向花时整玉珂。(乔柯:指海棠树) 注释:两年的心事寄托在这棵大海棠树上,高兴的是花开的时候,把玉制的小马鞭整理好。 碧涧雨余泉溜急,红阑风定日华多。(日华:日光。) 注释:碧绿的山涧里
【注释】 君为东国诸侯长:指杜甫在长安作官,是唐朝的东国诸侯。 我作南方多士师:指我在广东做官,是南方的官吏。 竹马共思逃塾岁:指童年时和同伴们玩耍,骑着竹马逃过学堂。 土牛又见迓春时:指春天到来,人们用木牛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酬恩尚愧身无补:指我对于朝廷的报答,觉得自己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传世先惊鬓有丝:指自己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这是自己晚年的事情,也是子孙后代要担忧的事情。 至竟古人能及否
《元日南阳》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为: 幄殿趋朝夜向晨,宛南春首净无尘。 早闻内禅光唐宋,又见元年值丙辰。 全楚正欣秋再稔,史官应奏日重轮。 尧阶未在追陪列,尚愧西清侍从臣。 接下来将从多个维度对这首诗进行解析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看,洪亮吉的这首《元日南阳》呈现出了典型的律诗格式。每句诗的字数、平仄和声调都严格遵循了古典诗歌的规则
【注释】 一、消寒集:唐代诗人白居易等在冬季相聚,以诗为乐的风气,称“消寒会”,后演变为聚会饮酒,吟咏唱和的集会。 二、上舍钱钺令弟伯坰暨崔恭人作消寒七集即席有怀崔丈龙见二首其一 :上舍指钱镠。 三、荆州官𪠠(wěi委):指李郢。 四、荆门: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五、上马饮君酒:意谓你骑马时,请我喝酒。上马,谓骑马。 六、莫话别来事:意谓不要谈论别后的情事。 七、相忆应如此
注释: 1. 十七日晴使院后圃望远 2. 分半山城入画中,炊烟都袅岸西东。 3. 房廊映水多时绿,衫袖承花一色红。 4. 上冢船归雅咒雨,筑毬人去马嘶风。 5. 年年桃坞春如许,辜负乡园三两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晴好的十七日里,站在后院的花园里,眺望远方的景象。他看到了美丽的山川和村庄,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