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文
浣溪沙 昨夜萧萧漏更长,一回经雨一回凉,秋来转觉梦无乡。 旧日寒衣重熨贴,当前影事几思量,为欢为怨总回肠。 注释: - 浣溪沙:一种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浣纱词》、《浣纱令》。此调以小令为主,双调六十七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或四仄韵,两仄韵之间有两孤雁相衔的一叠韵。 - 萧萧:形容风声。 - 漏更长:指夜已深了,更鼓打了一遍又一遍。漏,古代计时器,刻箭穿过铜壶滴下的水滴来计算时间,叫漏刻
无那春心如絮乱。愁梦年年,几度眉痕展。节序西风吹又换,画梁空忆双栖燕。 注释:没有心思去追寻春天的心事,像柳絮一样纷乱。年年做着同样的梦,多少次在梦中展眉。随着季节更换,寒风也吹过,又换了节日,我空想着曾经与燕子一起栖息的画梁。 消息沈沈应已断。不道尊前,更比天涯远。秋色渐深波渐浅,眼中欢尽都成怨。 注释:思念之情深深如沉水,但书信应该已经断了。没有想到在酒宴之前,这思念之情更加遥远和难以排遣
注释: 月上灯沈,酒空人醉,欢愁到此浑无计。屏山一角掩珠帏,枕前依约金钗坠。 月上灯沉,酒已空,欢笑和忧愁到了这里都没有办法解决。屏风后面露出一角珠光的帷幕,枕头前隐约可以看到金色的簪子落地。 夜自清凉,漏还迢递,重帘不卷花都睡。者时红袖尚殷勤,心情算有安排地。 夜晚很凉爽,漏壶的滴答声远远传来,重重帘幕没有拉开,百花都在熟睡中。这个时候红衣女子还那么殷勤,心中的情感已经安排得妥妥当当。 赏析:
【注释】 菡萏(hàn dàn):荷花。 翠叶蛙潜:荷叶上青蛙在睡觉。 朱楼燕回:朱红色的楼阁上的燕子飞回来了。 三更:深夜,一更到五更叫初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扁舟:小舟。 【译文】 荷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梧桐树的倒影映在水中。远处的寺庙高耸入云,孤峰冷寂。五分残月一分秋凉,清冷中谁人知晓?夜深人静,翠绿的荷叶上青蛙在熟睡,红楼里的燕子也飞回了家。深夜时分,微波荡漾着,白云飘向远方
梦初回,音已断。 苏幕遮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由遮蔽的帷幕和窗扇组成,所以又称“遮”或“幕”。这里的“苏幕遮”指的是诗人所居住的建筑。 梦初回,音已断:醒来时,梦境已经消失,声音也中断了。 望极眉颦,独倚危阑遍:眺望远方,双眉紧锁,独自一人靠在高高的栏杆上。 明月不来人意倦:月亮没有出现,让人感到疲惫。 过了黄昏,愁听寒更换:过了傍晚时分,听着寒风在耳边呼啸,让人感到忧愁。 隔云屏,停绮幔
浣溪沙·为芷威题申江送别图 袁克文咏别离深情 【注释】 一剪吴淞感逝波, 记曾当路唱骊歌, 天涯总是别离多。 曲岸垂杨空涕泪, 晚风残月又关河, 无边身世此销磨。 【译文】 一剪吴淞感受岁月流转的波澜,记得那时站在路口高唱骊歌,但无论在何处,离别总是难免。曲岸上杨柳随风摇曳,仿佛在默默流泪,晚风吹过带着淡淡的月光和无尽的思念,我们不禁感慨这世间的沧桑变迁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又名“雪月交光”、“玉连环”。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 高处难胜醉后寒:意即高处不胜寒。 琼楼傥许到人间:意即如果能够像仙人一样飞升到天上的瑶台仙境。 灯魂酒意不成欢:意即酒后的梦魂已飘散,无法成仙,所以不能成欢。 此际催回宵梦短:意即此时此刻,催促着人回到现实中来。 无端听彻漏声残:意即不知不觉间听到更漏声已经断了。 醒时情绪更阑珊:意即醒来之后
“锦幄留香,瑶灯送暮,独无明月章台路”。 这一句“锦幄留香,瑶灯送暮,独无明月章台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勾勒出一个夜晚的场景。"锦幄"和"瑶灯"都是贵重而美丽的事物,它们的出现往往代表着某种特殊的场合或情感状态。在这里,"锦幄"可能象征着华丽的装饰或者温馨的氛围,"瑶灯"则可能代表了一种柔和而温暖的光。"独无明月章台路"则透露出一种孤寂或失落的情感
【注释】: 浣溪沙 · 为芷威题申江送别图:作者为芷威题写申江送别图,即为他画一幅申江送别的图画。申江即今天的苏州市的长江,在江苏省境内。吴淞,吴县(今苏州)东面的江边,也是古代长江的一个港口。吴淞是上海的古称。“一剪吴淞感逝波”,意思是说,我站在吴淞口的岸边,看着滚滚的江水逝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离愁别绪。“记曾当路唱骊歌,天涯总是别离多”,意思是说,记得曾经在路边高唱骊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理解诗意又要结合注释及题目的要求作答。“浣溪沙”是词牌名,此处是题目,应填入一首词的小令,注意押韵,句式上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十载江关鬓已皤”,十年间在江边戍守,头发都变白了;“而今对酒又如何?欢娱时少恨时多。”现在面对酒席,又该怎么样呢?欢乐的时候很少,怨恨的时候就多了。 “入梦相思犹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