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吴淞感逝波,记曾当路唱骊歌,天涯总是别离多。
曲岸垂杨空涕泪,晚风残月又关河,无边身世此销磨。
【注释】:
浣溪沙 · 为芷威题申江送别图:作者为芷威题写申江送别图,即为他画一幅申江送别的图画。申江即今天的苏州市的长江,在江苏省境内。吴淞,吴县(今苏州)东面的江边,也是古代长江的一个港口。吴淞是上海的古称。“一剪吴淞感逝波”,意思是说,我站在吴淞口的岸边,看着滚滚的江水逝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离愁别绪。“记曾当路唱骊歌,天涯总是别离多”,意思是说,记得曾经在路边高唱骊歌,表达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骊歌”指离别时的歌曲)。然而,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离别的痛苦。“曲岸垂杨空涕泪,晚风残月又关河”,这是作者在吴淞口岸边看到的景象。曲岸上的杨柳随风摇曳,仿佛在默默流泪;晚风吹过,残月高悬,又让人想起故乡的关河(“关河”指的是长城以北的地区)。这景象使诗人更加感慨万千。“无边身世此销磨”,意思是说,在这茫茫的人生世界中,我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经历离别和重逢的痛苦中度过。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通过描绘吴淞口岸边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的心情。全词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将送别之悲与人生之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词的开头两句“一剪吴淞感逝波,记曾当路唱骊歌”,通过描绘吴淞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的心情。这里的“逝波”指的是江水流逝,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而“当路唱骊歌”则是回忆往事,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词的中间部分“曲岸垂杨空涕泪,晚风残月又关河”,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情景。曲岸上的垂杨树随风摇曳,似乎在为离别的人们哭泣;而晚风吹过,残月高挂在天空,又让人想起故乡的关河。这景象使诗人更加感慨万千。
词的结尾“无边身世此销磨”总结了全文的主题。这里的“身世”指的是人生的命运和遭遇;而“销磨”则表示消磨和消磨的过程。整首词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的心情,以及对人生命运和遭遇的深刻反思。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的心情,以及他对人生命运和遭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