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吹凉夜尚微,者时犹自葛为衣,蜻蜓满路打头飞。
取厌尘沙如雾卷,入望楼阁当山围,嚣嚣车马几人归?
诗句原文:
八月吹凉夜尚微,者时犹自葛为衣,蜻蜓满路打头飞。
译文:
八月夜晚微寒,我仍穿着用葛布做成的衣服,路上的蜻蜓自由自在地飞舞。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凉爽的晚上穿着葛布衣服,享受着夏日的余温。同时,他注意到了蜻蜓在道路上自由飞翔的美丽画面。全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八月吹凉夜尚微,者时犹自葛为衣,蜻蜓满路打头飞。
取厌尘沙如雾卷,入望楼阁当山围,嚣嚣车马几人归?
诗句原文:
八月吹凉夜尚微,者时犹自葛为衣,蜻蜓满路打头飞。
译文:
八月夜晚微寒,我仍穿着用葛布做成的衣服,路上的蜻蜓自由自在地飞舞。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凉爽的晚上穿着葛布衣服,享受着夏日的余温。同时,他注意到了蜻蜓在道路上自由飞翔的美丽画面。全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昼夜乐·花阴月夜偶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弄花人在云飞处。” - 译文:在云端飞舞的花丛中,有人正在嬉戏。 - 注释:这里的“弄”指的是玩赏、逗弄,“花人”则形容那些与花朵相伴的人。他们似乎在与花儿嬉戏,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第二句:“扑香尘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吴文英。他的词风格婉约,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首句:“冰庭铺水,珠帘泻露,灯火隔飞寒。” - 解释:冰庭铺水,形容庭院中的冰块像水一样铺设着,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珠帘泻露,形容窗帘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如同珍珠一般闪耀;灯火隔飞寒,形容外面的灯火与室内的温暖形成对比,让人感到寒冷。 -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淡星窥户》。“淡”字用得极好,淡星、微月都是指月亮,而“窥”字则写出了月亮在窗外徘徊不定的情景; “更”,副词,表示递进关系,意思是“更其”,进一步。这两句的意思是:夜幕低垂,月亮偷偷地从窗缝里窥视着室内。 “更的皪、沈月飞露。”这两句的意思是:月光下,楼台的影子映衬在青翠的草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下面是逐句释义: 月中行 昏黄云月有无中,一树露桃浓。 疏烟淡淡袅晴空。 去住任春风。 朱丝漫绾双鸦髻,人独立、石畔阑干东。 停箫负手醉芳丛。 玉靥背花红。 译文: 月亮在朦胧的天空中若隐若现,一树盛开的桃花显得格外娇艳。淡淡的烟雾缭绕在空中,轻轻飘荡。我随意地行走,任由着春风的吹拂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此为小令。 梅花:这里指梅树的花。 春在谁家?:春天在哪一家? 东风枝上著些些:春风从枝头吹来,带来了一些花朵(即梅花) 红到人间:红到了人间 几:多少 莫漫横斜:不要随便乱开 香雪:梅花的别称 妍华:美丽娇艳 疏寒:微寒 道是:说是 江南花更好:说江南的花更加美好 不向尘沙:不愿落在尘埃中 【赏析】 《浪淘沙·咏梅》是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
红罗袄 宝髻双慵堕,柔指漫娇舒。 便玉柱弦分,桐音幽邈,画阑苔琐,蕉影扶疏。 正魂断、春去人孤。 空教拨碎琵琶,谁听落盘珠? 渐月上、归去莫踟蹰。 注释: 1. 宝髻双慵堕:形容女子的发髻高耸,头发下垂,显得有些慵懒。 2. 柔指漫娇舒:形容手指柔软,轻轻舒展。 3. 玉柱弦分:比喻声音如玉柱般清脆,如同被分开一样。 4. 桐音幽邈:指声音悠扬深远。 5. 画阑苔琐:形容栏杆上的花纹精美细腻。
金缕曲 示七泉 眼底无馀子。任峨峨、雄冠剑佩,望之非似。虎帐销沈英雄气,胠箧穿窬流耳。遍鼙鼓、哀鸿千里。天下都无干净土,笑鸡虫蛮触纷如此。荣与辱,一弹指。 中原立马情何止?且休论、重瞳项羽,斩蛇刘季。纵有丹青千秋在,败贼成王而已。又几度、冲冠裂眦。无限江山休别去,待回头收拾君须记。长啸也,叱龙起。 注释: - 眼底无余子:眼里不再有多余的人或事。 - 任峨峨、雄冠剑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文英所作的《桂枝香·秋思》。下面是诗句的解释、译文和赏析: 1. 桂花香尘逐渐消失。 - 注释:桂花香,指香气四溢。 - 译文:桂花的香气慢慢消散。 2. 记得昨夜登楼离别,我舍不得分别。 - 注释:昨夜,表示过去的时间。 - 译文:记得那一夜我们登上高楼,离别之际,我舍不得分开。 3. 寒雨横江不停歇,我们一同呜咽。 - 注释:寒雨,形容冷雨。 -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写法,最后结合注解作简要的赏析即可。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句写落花纷飞,随风飘荡,形象地勾勒了春光消逝之速;次句写柳絮因受风力而不断旋转,比喻人被游丝缠住,无法挣脱。三
【注释】 冰花:冰凌花,即梅花。 九衢:京城的大街小巷。 娇睇:娇媚的回眸。 停月佩:停驻在月光中的玉佩。 柔香:指梅花的香气。 霞裾:像云霞一样的裙裾。 京华: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词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抒情,赞美了梅花的坚韧不屈、高洁傲岸的精神风貌。这首词上阕写梅花盛开于京城,下阕写梅花独自盛开于京城。全词语言明快自然,意境清新幽远。 词中开头两句“一瞥冰花散九衢,夜深深转轻车”
【注释】 浣溪沙:一种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多写春景、秋色、闺情等。又名《浣沙溪》、《玉楼春》、《渔家傲》等。 远接青冥近画阑,鸥飞渺渺不知还。陵高弥觉碧波宽。 青冥:青色的天空。画阑:绘有彩画的栏杆。渺渺:形容天空无边无际。知:知道。还:归来。陵:山陵。弥:更加。觉:觉得。 玉宇新雨后,翠岚融冶夕阳间。果然人世有清安。 玉宇:美称皇宫或寺院。融冶:熔化融合。夕阳间:夕阳之中。果然
浣溪沙·过吴淞口 小艇依然系水门,门前落叶正纷纷。饥鸦病雀不能言。 衰柳镇怜今日影,寒潮苦觅旧时痕。静中摇动寂中喧。 注释: 1. 小艇依然系水门:小艇仍然像以前一样系在水门上。2. 门前落叶正纷纷:门前的树上落满了树叶。3. 饥鸦病雀不能言:饿坏了的乌鸦和生病的麻雀无法说话。4. 衰柳镇怜今日影:凋零的柳树可怜现在的影子。5. 寒潮苦觅旧时痕:寒潮努力寻找过去的踪迹。6. 静中摇动寂中喧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释: - 颜斶(yán chù):指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颜斶,他曾直言批评齐宣王,说他不如原野上的一个卖饭的汉子。 - 齐王:指战国时期的齐国国王,此处泛指统治阶级。 - 多年矛盾廓无边:表示多年来的矛盾纷争没有尽头,无法解决。 - 而今一扫纪新元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 "长夜":指漫长的黑夜,象征黑暗和混乱的时代。 - "赤县天":指中国,古代用“赤县”指代中国的广阔地域。 - "魔怪":指邪恶的力量。 - "舞翩跹":形容舞动的姿态优美而轻盈。 2. 人民五亿不团圆。 - "人民":泛指广大的人民群众。 - "五亿":中国人口数量的统计单位,约是5亿多。 - "不团圆":指人民未能团聚在一起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水绕空江叶绕枝。竹郎桥畔豆娘祠。佳人邂逅最堪思。 烛近只将遮幔子,风前长自敛衫儿。梨花初落酒阑时。 注释解释: - 空江:指空荡的江流,形容江水的空旷。 - 竹郎桥畔:指的是在桥边的一个场景或地方。 - 豆娘祠:可能是指一个祭祀植物如豆娘的地方,豆娘是一种昆虫。 - 佳人:指美丽的女子。 - 邂逅: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 遮幔子:可能是遮挡阳光或风雨的布幕。 - 敛衫儿
【注释】 1. 丛鬓:指头发。轻笼象格纱:像象牙梳一样梳理着的薄纱,轻披在头上。2. 曲尘巾皱翳朝霞:指早晨的朝霞映衬下,脸上泛起红晕。3. 簪管枉铰银盖叶:枉,白白;铰,开。用金银丝编织的发饰,被打开后,没有用什么东西固定它。4. 绣床空钉白团花:绣床,指绣着花纹的床。5. 游丝飞絮近天涯:指游人如织,飞絮满天。6.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软红江波鸭子清:这里的“软红”指的是江水的颜色,而“鸭子清”则形容江水中鸭子游动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日迟游女遍江城:这里的“日迟”指的是太阳落山的时间较晚,而“游女遍江城”则形容在夕阳下,许多女子在江边游玩的情景,给人一种闲适愉悦的感觉。 红桥度烛缓相迎:这里的“红桥”指的是一座红色的桥梁
下面是对《浣溪沙·其四》诗句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娇女新妆村艳浓,四枝鬟插石榴红。出门还怕隔溪风,石镜暗飞山后鹊,荻屏销画水边荭。西施台馆碧波中。 2. 译文注释:娇美的新妆使得村落更加艳丽浓厚。四颗发髻上插着石榴花,鲜艳夺目。出门时担心隔着溪流的风会吹散她的装饰。在石镜中隐约看到山后的喜鹊在飞翔,荻草制成的屏风上画着水边的荭草。西施的美丽如碧波中的台馆一般。 3.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南园:在京城的东南。②孔雀:指花木繁茂,遮天蔽日。③重花:即“叠叶”,指枝叶重叠。④珥底:耳坠。⑤贝子:古代的一种首饰。⑥行行:走走停停。 译文: 满园都是翠绿的树叶,树上有一只孔雀正栖息着,枝叶重叠遮住了飞鸟的翅膀,小姑独自出来采撷蔷薇的花。 那耳坠上的珍珠,只刺痛了她的脸,她戴的贝壳项链,也怕磨坏了衣服。 走走停停,独自寻思着心事。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碧玉蒲芽短短针。 雀罗波底刺当心。 拔蒲归去水淫淫。 楫染绿苔疑掩袖,幔漂红露似湔襟。 晚风吹转北塘深。 译文: 碧玉般的嫩芽细细如针一般,雀罗般美丽的花朵开在水面上。 拨开荷叶时水珠四溅,像是被花刺扎了似的。 回家后手洗着蒲叶,水波荡漾。 船儿划过,绿色的水草像袖子一样飘动,红色的花瓣像洗过的衣襟。 傍晚的微风吹拂而过,北塘的水更加清澈
【注释】老去伤秋惯:年纪大了,对秋天感伤已经习以为常了。匆匆:快,急。西风换了:秋风又吹过了一年。篱花黄遍:篱边的花已经开尽,凋零殆尽。谩省得、清愁幽怨:白白地体会、品味那深深的忧愁和怨恨。酒痕长共啼痕黯:泪痕和酒痕相融,都显得暗淡。信天涯、一番离别:我深信,这又是一次远别。几回肠断:多少次的离别让我感到肝肠寸断。眼底风花飘零久:眼前景物,像飘落的春花一样的短暂。忍付瑶笙吹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思想主旨及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原诗,抓住诗歌的关键词句进行赏析。 词人用“捡点欢愁入梦寻”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用“关河应未隔冰心”来抒发对国事的担忧之情;“弥天风霭自阴阴”则写自己孤独寂寞的处境。“乍落轻霞犹滞眼,归飞宿鸟渐投林”,诗人想象自己像归巢的鸟儿,但眼前却有层层云霭遮阻着
浣溪沙 · 寄妍华 乍许相逢记市楼,凭尊强泥几回眸,而今又是一年秋。 明月都从圆处缺,柔情却向梦中稠,量欢总未抵闲愁。 注释: 1. 乍许相逢记市楼:刚刚相遇时,我们曾在市场的楼上相见。 2. 凭尊强泥几回眸:我倚靠在酒樽上,努力地回头多看几眼你。 3. 而今又是一年秋:如今又是一年的秋天了。 4. 明月都从圆处缺:月亮总是从最圆满的地方开始变圆,然后是残缺。 5. 柔情却向梦中稠
诗句释义: 1. 簸起狂尘户有声 - 描述的是风吹动尘土的声音,仿佛在拍打着门户。 2. 绕墙寒木送悲鸣 - 寒冷的树木环绕在围墙旁,它们似乎在发出悲伤的呜咽声。 3. 者时人定未三更 - 当时人们还未入睡,夜深时分(三更天)还没有到来。 4. 蜡自纵横烧易尽 - 蜡烛随意地被放置,燃烧得很快就会用尽。 5. 帘为舒卷拂难平 - 窗帘随意地被掀起或放下,难以保持平整。 6. 一场愁梦不堪惊 -
【注释】 1. 燕尾:指鬓发。 2. 猩唇:红唇。 3. 罗衣:指女子的衣服。 4. 泥人温:形容女子体态丰满,像泥塑的偶像一样温暖。 5. 安得:怎么能够。 6. 枝栖稳:指鸟儿栖息在树枝上稳定。 7. 寻因:指寻找原因。 8. 几回:几次。 9. 颦:皱眉。 【赏析】 《西江月》是北宋词人苏轼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写一位歌伎的美貌,通过对比、反衬,突出歌伎之貌美如花。全词以白描手法
【注释】: 浣溪沙 · 为芷威题申江送别图:作者为芷威题写申江送别图,即为他画一幅申江送别的图画。申江即今天的苏州市的长江,在江苏省境内。吴淞,吴县(今苏州)东面的江边,也是古代长江的一个港口。吴淞是上海的古称。“一剪吴淞感逝波”,意思是说,我站在吴淞口的岸边,看着滚滚的江水逝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离愁别绪。“记曾当路唱骊歌,天涯总是别离多”,意思是说,记得曾经在路边高唱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