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中
赵子礼劝农回有诗和者盈轴,然皆颂德诗,非劝农也。拟和二篇 赵子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回乡劝农时写了一首诗,这首诗被许多人和了上去。这首诗的内容是对农民的关心和鼓励。但是,这些和诗都是颂扬他的德行,并非真正的劝农之作。 山乡穷氓不知春,卤莽之种那复耘。 在山乡的穷苦百姓不知道春天来临,他们的田地里种植的是粗放的农作物,根本不需要进行精细的管理。 劝使一日临郊坰,曰尔父老尔勿宁。
诗句: 忆昨离帝都,一别遂如雨。 庄舄虽不病,亦作越人语。 茅屋终夜寒,单衣昼还暑。 荷叶未全蛀,桃花已微吐。 西湖莲藕香,今也在何许。 译文: 回想起当初离开京城的离别,一别之后如同细雨纷纷,难以断绝。 尽管身体无恙,但心境中仍带有思乡的忧郁。 在简陋的茅屋里度过长夜,寒冷难耐;白天则因炎热而感到烦躁。 荷叶尚未长成,荷花还未绽放,就已经开始凋谢。 西湖边的莲藕依然散发着香气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酿酒或擦拭头发,作诗以防呕心。” - 注释:饮酒是为了舒缓情绪,擦拭头发可能是为了保持清醒。作诗则是出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专注。 - 赏析:诗人通过饮酒和作诗这两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以更好地进行创作。 2. “疾走欲避影,不如常处阴。” - 注释:快速行走想要避开自己的阴影,但不如常处在阴凉之地。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西风催户西,落叶动相思。- 西风轻轻吹过,落叶随风飘动,触动了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 西风:秋季特有的凉爽风。 - 催户西:形容风势之大,仿佛能推门而入,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力量。 - 落叶:代表秋天的象征,常因思念而感伤。 - 动相思:指落叶随风摆动,引发了对远方亲人或逝去岁月的深切思念。 2. 柏香穿石鼎,孤起学游丝。- 柏树的香气穿透石头做成的大鼎
诗句原文: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 不见枫叶丹,但怜菊花黄。 扫迹燕如客,斜书雁成行。 梦中清愁阔,云此是潇湘。 潇湘连洞庭,何处是东阳。 注释解析: 1. 南方秋不悲,奈我居异乡。 - 南国秋天并不悲伤,然而我却独自居住在他乡。 -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异国他乡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 “奈”字在这里用来表达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 - 通过对比“南国秋”和“我”的“异乡”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秋思》中的第十首,共十句。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诗句: 日落红练净,山近空翠滴。 译文: 夕阳西下,天边如红色的细练;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清晰,仿佛被露水打湿了一样,轻轻滴落。 关键词: 红练(红色的云彩),净(明亮、清澈),山(远山)。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傍晚景象,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 2. 诗句: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句解读: - “天边定何物,洗此瘴乡眼。”:这里表达了诗人看到天空中云彩的变幻,仿佛在洗涤他因长期生活在瘴疠之地(即湿热地区)而受到的困扰。 - “初如黄金盘,便似白玉碗。”:形容云的形状,初看起来像金子盘子,稍后又像玉碗一样洁白。 - “明河注其中,无处光不满。”:这里的“明河”可能指的是银河,意味着云彩如同银河一般璀璨,光辉洒满天际,没有一丝遗漏。 -
风俗 民生各异俗,王制论不诡。 惟兹封州郡,山之一谷尔。 麦秋无青黄,霜冬有红紫。 嗜好既殊尚,言语亦相牴。 问之彼不通,告我此勿理。 骇去如鹿麋,团聚若蛇虺。 已而忽超然,天下同一理。 岭南自岭南,勿用岭北比。 况自江山情,雅故均邻里。 暮夜松桂间,受月如受水。 根根抱虚明,叶叶万尘洗。 先生一杯酒,月到酒尊底。 画以寄吾乡,吾乡只如此。 译文: 风俗 人生各异的习俗,王制论述并不矛盾。
【注释】 1、望阙云遮眼:仰望宫殿,云雾遮住视线。阙,皇宫的楼观。 2、思乡雨滴心:思念家乡的雨滴打在心头。 3、矫首:仰头向上看。 4、八荒:四方极远的地方。 5、垂空:从高空垂下。 6、变化何轮囷(qūn):天地之间万物变化无穷无尽。 7、摇知:可以想象得到。 8、五色光:五彩缤纷的光。 9、北辰星:即北极星,古人认为它是天帝所居。 10、怅望:因思而感到忧愁、惆怅。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借松竹之姿写思乡之情。首联点题,“老松”句写松,“瘦竹”句写竹(松、竹常被用来形容高洁之士),二联写风吹松竹之声,表现其清幽之致;三联以“熟寐”“归故林”写出了诗人在听到松竹之声后,心旷神怡,如醉如痴,最后两句以“微款”“幽寻”表明自己对隐居的向往。 【答案】 译文: 我仰望高堂屋脊,只见云遮望眼,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雨打松枝,淅沥有声,仿佛滴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