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函是
【注释】 雷峰: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面的著名景点。海寺:指钱塘江边的海宁普贤寺。长松:指普贤寺内的千年古松。 风鹤:古人以为仙鹤能飞,故以“风鹤”代指仙人。《后汉书》中记载,东汉末年,杭州人吴猛,少年时曾梦见神人送一鹤给他,这只鹤就是他后来的坐骑。后来吴猛在山中修炼成仙,乘风而去。 此际隆:指普贤寺周围的烟霞景色特别茂盛。隆,盛貌。 【赏析】 首联起笔写景
【注释】中夜,指夏历五月初至七月初。说:同“脱”。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当时诗人任江州司马,与友人王说在庐山同庵下小亭夜坐,吟咏《风幡堂》的诗句。 开头两句写自己对中夜清幽环境的欣赏和享受。“中夏”,指夏历五月中,此时天气渐热;“坐宜”,指坐卧都适宜。“夜深”,指月出后,时间已经很晚;“鸟不啼”,是说山中寂静无声;“中夏”、“夜深”、“鸟不啼”,都是点出“中夜”的环境
【注释】 诃林:指代山中。忆旧山二首:作者有《忆旧山》诗两首,这里选第二首。 情深山水日,岂为觅桃源。 倦鸟藏深树,惊鱼沉巨川。 拂波杨柳月,依岸竹林烟。 一自不知乐,浮生空惘然。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春在庐山所写。诗人在庐山住了两年零六个月,这是他的第二次庐山之行。诗人对这次游历,颇有感慨,写下了此诗。 首联点出“忆旧山”之题。“情深山水日”,以景起兴
【注释】 望处:远眺之处。江山:指山川景色。 凭高:站在高处。独怆然:独自悲伤、伤感。 曾随章贡水:曾随长江之水东下,至南京。 直抵秣陵天:直通南京。 六月溪楼:在南京六朝时为官者避暑之地。溪楼,即临江楼。 三年樵舍前:我曾在南京的山上砍柴居住了三年。 风光今夕异:今晚的风光与往日不同。 流连:留恋,不忍离去。 【赏析】
【注释】 1. 懒僧:懒于修持、打坐的僧人。同庵:和尚,同住一处的人。 2. 岂:难道。世间情:《法华经·方便品》云:“诸佛如来出兴世间,有十二种因缘,是名世间情。”意谓世间之情。 3. 幸:庆幸,幸亏。 4. 随缘趣:顺从缘分的趋向。趣:趋向。 5. 此生:这一辈子。 6. 爱闲:喜欢闲适生活。嗟:遗憾,惋惜。 7. 时:世俗,指名利等。厌:讨厌,嫌恶。时名:世俗之名。 8. 念汝:念及你
【注释】 一啸:长啸一声。一啸江天暮,长吟风物新。 长啸一声:指诗人在江边独自长啸。 江天暮:傍晚时分的江边。 风物:景物。 无家终作客:没有固定的家,始终当游子。 有钵未曾贫:指自己虽然有饭钵(和尚行食的工具),但从未因此而贫穷过。 识:认识;知:了解。 云山路:指山林的道路。 林木亲:亲近树木,形容山林之景。 强半:多半。为:做。 为人瞋:因人而动怒,嗔,怒也。 【赏析】
王园长侍郎入山 破寺寻僧至,呼名尚俨然。 座中今日意,石上旧时缘。 榾柮烧寒雨,髼松坐暝烟。 干戈犹满目,珍重惜馀年。 译文: 王园长侍郎来到山里,在破败的寺庙里寻找僧人。他呼喊着僧人的名字,发现僧人依然安然无恙。 座中今日意,石上旧时缘。 榾柮烧寒雨,髼松坐暝烟。 干戈犹满目,珍重惜馀年。 注释: 1. 王园长侍郎:指的是某位姓王的官员或文人。 2. 破寺寻僧至:在破败的寺庙里寻找僧人。
【注释】 1. 送陈康叔复徙仁化:送,赠别。陈康叔,名不详,这里代指被贬官之人。 2. 惜别非归路:惜,怜爱。惜别,即怜悯别离。 3. 胡为千里行: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来? 4. 客心徒自苦:客心,客居他乡的人的心境;徒自苦,白白地受苦。此句说,由于远离家乡,客居异地,所以心里感到痛苦。 5. 去住此时轻:去或留,此时此刻显得并不重要。 6. 暴雨中席至:在雨中设宴招待。席,指筵席、宴会。 7.
出诃林闻罗季作讣 在诃林听闻罗季去世的消息。 别子方三月,倏然成古人。 自从与你分别至今已三个月,转眼之间你已经变成古人了。 谁知昔日诺,空结再生因。 可曾记得我们当初的诺言,如今只能成为彼此重生的缘由。 侠骨终难副,诗情孤绝邻。 你的侠肝义胆终究难以匹配我的诗情画意,我们之间的情谊如同隔着一条孤独的江水。 穷交看欲尽,横泗独沾巾。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友情也似乎走到了尽头
【注释】 己丑年冬赴古冈大云寺请僧人作诗以示(因僧人是出家人,故称僧)诸衲。 万里:指极远的路程。 寒烟:指冬天的云雾。 起大云:即在高空中形成大块的乌云。 长廊:长长的走廊,指寺院的回廊。 风叶:指风摇动的树叶。 忉忉:形容声音细微、悠扬。 应非物:应是指非物质的东西。 【译文】 漫长的走廊上风吹动的树叶被卷起,高高的殿台上月光映照出一片清辉。 一切景象都显得如此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