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题目为《台城路·为吴子述题春眠听雨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鬓丝自织回肠谱,迷离乱愁还醒。” 这里的“鬓丝”指的是人的发丝,而“自织”则暗示了诗人自己编织自己的思绪,如同纺织一样。“回肠谱”则是指这些思绪如同音乐一般,旋律复杂,令人回味无穷。同时,“迷离乱愁还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纷扰和不安,似乎在梦中醒来时依然被各种复杂的情绪所困扰。
【注释】 徵招:即“征招”曲。唐乐府《清商曲辞》有《长相思》曲,为伤离别之曲。题唐六如画黄茅熨斗枋山水卷子为易笏山年丈作。唐六如(1892--1966),名定,号梦窗、梦窗老人、梦窗词人等,浙江杭州人。 天心独有难平处:上天之心,最难以平息。 飞来一峰孤峭:忽然间来了一座奇峰。 七十二愁鬟,但罗罗云表:七十二个忧愁的发髻,都飘浮在云雾之上。 任他娲炼巧,怕重有,烂柯人到:任凭那女娲炼石补天
摸鱼儿 丙戌暮春洪阁学文卿将如京师饯以此曲 又江南、落花时节,故人一别如雨。酒镫分影沧波梦,变尽白云今古。君莫舞。 更闻道、蓬莱西有仙槎路。天风待举。看兰雪吹襟,松霞劝盏,都恋五湖侣。还记取。 十里金烟翠雾。年年游衍佳处。丛铃碎佩多瑶怨,分得半囊愁句。君且住。 奈疏俊风怀,已是沾泥絮。遍侬倦旅。对花老荒钿,酒醒残篴,馀思渺南浦。 注释: 1. 丙戌:指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
台城路,见池上南枝有感 翠奁(yín)栖影,娇如雪。 相思五湖春阔。 闭雨闲门,人因花瘦,花更因谁瘦绝。 吟弦似咽,便唤起盈盈,那禁重折。 嫩约尘空,暗香应妒袖罗窃。 年时花里赋别。 玉鬟临水见,曾斗冰洁。 屧径荒踪,笙楼细语,愁入一眉斜月。 轻寒尚怯,甚歌口吹红,梦云都热。 残酒东阑,峭风苏倦蝶。 【注释】 翠奁:古代盛放梳妆用的发簪的盒子。 莺嘴、柳腰: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屧(xiē)径
祝英台近 金粟庵主人遇旧欢老伎慧珠,席上鼓琴,索题其秋弦话月图。 【注释】: 1. 金粟庵主人:指一位僧人,他与慧珠有过一段旧情。 2. 遇旧欢:遇到过去的恋人或朋友。 3. 秋弦话月图:描绘一幅秋天的月光下的琴曲画面。 【译文】: 金粟庵中的和尚遇到了曾经的朋友慧珠,在宴席上她弹奏了一曲琴声悠扬的《秋弦话月图》。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旧情回忆和思念友人的词作。通过描绘秋夜的琴声
我将逐句翻译这首诗: 1. 如梦令 题姑苏女子陈慰之眠琴绿阴小影 - 如梦令:这是一首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某种情感。 2. 帘额绿尘吹皱。 - 帘额:指的是门帘的顶部,绿尘:绿色的灰尘,吹皱:被风吹起,形容尘土飞扬。 3. 花落春如人瘦。 - 花落:花朵凋谢,春天像人一样消瘦,暗示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易逝。 4. 无绪理湘弦,睡起水沉沾袖。 - 无绪:没有心情,湘弦:湘妃弹的乐器,古代传说中
这首诗是辛稼轩的《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全词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 首句“乱山残雨夜,空送泪、下西楼”描绘了一幅夜雨中的山城图,乱山之间,雨滴落下,仿佛在为友人送行流泪。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哀伤。 第二句“正五月江城,一声风笛,为我先秋”则转入室内,描绘了一幅江城五月的图景。五月的江城,风笛声声,似乎都在为作者送别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结合具体语境,明确词语的意象及其作用。 “宿杭州凤山门外”,点明地点;“西兴山色隔江招”,写眼前景象:西边的钱塘江两岸的青山在远处招手,好像在欢迎诗人。这两句是写景,描写了一幅钱塘江两岸秀丽的景色,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情怀作了铺垫。 “眉翠妒春娇”。眉毛如翠绿的柳叶
【注释】 银塘:指湖。雨过,天晴,水光与天色融和,如镜一般明净。“似花”二句:比喻湖水像刚弹过的冰珠那样晶莹透亮。“翠凉”两句:形容湖上水雾环绕,一片清凉。“画船”两句:写船行在十里湖面上,波光闪烁,如同一面明净的镜子。“红入”两句:写船中人笑颜如花,红晕满面。“夜来”三句:写秋夜天高气爽,香风阵阵,无尘可步,使人想起仙女下凡。“七十二夫”四句:描写天上神仙们,一个个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诗句注释】 1. 吴云愁暗醒:形容秋天的云雾,像吴地的云一样。 2. 薄袖吹香冷:形容秋风的凉爽和衣袖的微风感。 3. 梦老汉宫秋:指梦境中的皇宫,秋天的景象。 4. 一片残霞,又散江南锦:形容秋天的美丽景色。 5. 红窗刀尺催霜紧:形容红色的窗户在秋天里更加寒冷。 6. 坐晚妆凉靓:形容女子在秋天里的妆容。 7. 莫问浣纱人,泪粉凄迷,湿透西风影:形容秋天的美丽景色。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