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寄元美二首其一 念尔行摇落,何心堪寂寥。凌风双鬓短,畏路一身遥。薜荔乱江雨,鱼龙犯夜潮。广陵明月好,曾听玉人箫。 注释:念你行走在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中,我怎能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呢?迎着寒风,两鬓斑白,心中却忧虑着遥远的路途,害怕独自一人面对漫长的道路。薜荔树丛中,江面上飘洒着细雨,如同织女织布时不小心搅动下江面的丝线,江面上泛起层层波浪。广陵的月色格外明亮,曾经聆听过玉人的箫声
【注释】 楚日吴家到:指王维在长安时,与友人吴筠相会。吴筠,字休鸾,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年间进士及第,曾为玄宗赋《游仙》,后因事谪迁。天宝初年,吴筠被召还长安,途经楚州时,王之涣去拜访他。 吴门使者来:指诗人自长安往江南探望亲友。吴门,即苏州,今江苏苏州。 书才片纸读:王之涣的诗多以五七言绝句见长,如《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都是七言绝句,此诗亦然。 泪已万行摧
寄元美二首其二 客久非吾意,愁来独尔思。 寸心今已折,尺素忍教迟。 风雨相如病,江山宋玉悲。 淮南行落日,惆怅桂枝词。 赏析: 《寄元美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李攀龙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自己的孤独与友人的相聚,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全诗通过对四季变化、自然景色与人的心情之间的关联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寄书 2. 别已三年久,情堪万里余。 - 释义:自从分别以来已经三年多时间了,我对你的思念之情足以跨越万里。 3. 常劳燕塞雁,不到蜀江鱼。 - 释义:常常担心远在燕塞的鸿雁会因为思念我而飞得更远;却见不到来自遥远四川江边的鱼儿。 4. 浩荡心中事,迟回纸上书。 - 释义: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只能让文字成为沟通的桥梁。 5. 白头还好在,一泪满朝裾
注释 暮雪一何急,玄云莽欲垂:傍晚的大雪来得多么急促啊!浓黑一片的云幕低垂。 谁为黄竹咏,千载有余悲:是谁为黄竹吟诵诗篇?千年后仍令人感慨不已。 鸿雁稍疑羽,关何骤失岐:鸿雁稍有些怀疑它们的羽毛是不是还像从前那样洁白,关隘突然失去了险要的地势。 蓟梅寒入酒,曾共故人持:蓟县的梅花在寒冷的冬日被冰雪覆盖,我们曾经一起举杯同饮。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鳞子与明卿元美四子有怀之作
【注释】 茂秦:茂先(茂先),晋人。二首,指《夜集怀茂先》诗。其二,诗的第二首。 开尊:打开酒樽。 愁剑佩:担心自己像剑佩一样,随时会失去。 兹意:这种意思,这里指诗人的心情。 浮生失:人生失意。 客泪消:客居他乡的泪水要流干。 淮南:《史记·淮南王传》:“淮南王安为人好书而不好兵,……上使使问安所欲,安曰:‘愿得山陵可致邑,池阳可汤沐,则大足矣。’”行结隐:归隐,退隐。 不待楚词招
【注释】 漳南:指邺县,今河北临漳。 冀北:指冀州,今河北冀县。天:指人世。 咜:叹词,相当于今“哎”。 嗟(jiā):叹息词。 懒慢:怠慢。 秋惊(qīng):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惊恐。白发先:指年事已高,头发花白。 狂歌:放声歌唱。对明月:对着明亮的月亮。 众:众人。 【赏析】 这是怀茂秦的一首诗,抒发了诗人在冀州时,因受排挤而产生的悲凉情绪。 首句写收到邺县友人茂秦的来信
寄黄先生二首其二 的诗意如下: 1. 尘路一知己:在这尘世间,我找到了一位知己,他理解我的孤独与迷茫。这个知己可能是生活中的某个特定人物,也可能是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感悟。 2. 浮名遂此生:名利如同过眼云烟,最终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我们应该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而非虚名。 3. 岭南天共远:岭南(今天的广东)与我相隔遥远,我们之间的情感也因距离而显得更加深厚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忆与吾师别,乾坤各泛萍。 - 注释:回忆与老师分别的情景,我们如同在广阔的天地中飘浮不定,像是漂浮的萍草。 - 译文:回想与老师分别的时刻,就像我们在广阔的天地间漂泊不定,如同漂浮的浮萍。 2. 可怜双鬓绿,仅对一毡青。 - 注释:可惜岁月匆匆,我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而你的发色依然如青毡一般。 - 译文:可惜的是,你已白发苍苍,而我的头发却依旧乌黑
赠黄山人 - 第一句“羡尔逃名者”,表达了对逃离世俗名利之人的羡慕。这里的“逃名”指的是逃避名利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第二句“萧然卧远皋”,描绘了诗人自己远离尘嚣、恬淡闲适的生活状态。第三句“丝纶江艇阔”,以“丝纶”(比喻文才)和“江艇”(指船)为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画面。第四句“萝薜石门高”,通过描绘山中萝薜缠绕的石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