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臣
注释: 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 太虚何必问,一壑坐相收。 橘柚山形古,藤萝石壁幽。 杯疑天外把,人似月中游。 莫作霓裳曲,翩翩不可留。 赏析: 《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夏日夜晚与友人在园中游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园中景色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句“太虚何必问”,意为宇宙之广大无边
以下是对《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 诗句:尘途忽到此,世事顿相违。月色轻随马,松枝乱拂衣。相逢青满眼,并对绿成围。便作幽栖得,何须问钓矶。 - 译文:突然来到这个尘世,发现一切都已改变;月光轻轻追随马蹄,松枝杂乱地拂过我的衣襟。我们在一片青色中相遇,周围都是绿色的植物。既然已经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那么我就不需要再问钓鱼的小矶了。 -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 倏尔过山雨,萧然对石栏。 - 双衣絺绤薄,五月薜萝寒。 - 高竹翠难把,新松秀可餐。 - 吴歌况在耳,真作故园看。 赏析: 宗臣的《初夏夜同明卿元美游张氏园亭五首·其五》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全诗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月光下的夜晚景象和自己的心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843),字浪仙,一字琼崖,太原人,一说范阳人,一说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梵志齐名。 诗句解析: 1. 徘徊南斗下 - "南斗"是中国神话中北斗七星之一,位于南方的天空中,常常被认为是星宿的象征。这里的“徘徊”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仰望星空时的情感体验。 2. 历历少微星 - “历历”形容清晰可见,“少微星”是指北斗七星中的两颗较暗的星
诗句与译文 汝去亦何速,人生良已浮。 - 注释:你离去如此匆忙,人生已经变得如此飘渺不定。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感慨,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生无常之感。 苍梧一洒泪,赤石万峰愁。 - 注释:在苍梧之地洒下我的泪水,赤石上万峰皆充满了忧愁。 - 赏析:诗人以苍梧和赤石来象征自己内心的悲痛,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了深切的哀伤。 才或云霞妒,名非剑佩收。 - 注释
注释与赏析: 1. “少别即成古,相逢岂在今。” - 这句话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变迁。年轻时的离别成为了永恒的过去,而重逢的机会是否在于今日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这里表达了一种对逝去青春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2. “黄河难北注,白日似东沉。” - 这是通过自然景物象征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黄河无法流向北方,暗示着生命的终结或是方向的改变;白日如东沉,则可能象征着光明或希望的消逝。整体上
【注释】 长安:今西安。曾:曾经。为尔:为你。抱瑶琴:抚着瑶琴。一鼓秋云白,潇湘寒色深:指秋天的云和寒冷的山色。一鼓秋云白,是说天快亮了,但秋云还是白茫茫的一片;潇湘寒色深,是指湖南一带的山色。斯人遂不见,是物可无音:你这个人就再也看不见了,这景物还值得弹奏一曲吗?斯人:此人,指梁公实。遂:就。物:这里指景物。无音:不值得弹一曲。坐忆龙门曲,潸然泪满襟:坐着思念起当年在华山上听到的《龙门曲》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分析关键词语的含意,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最后结合全诗进行赏析。注意要联系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梁实之死,后四句写梁实之死的原因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梁实的悼念之情。 首联“使者春江到,传君隔岁书。”意思是:使者在春天的江边来到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罗浮不可望,镇日紫霞封” - 注释:罗浮山高耸入云,遥不可及。 - 译文:罗浮山上云雾缭绕,难以望见其峰顶。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罗浮山之高远和神秘,表达了对高山的敬畏之情。 2. “尔把金光草,行吟第一峰” - 注释:金色的草药,象征着希望和生命力。 - 译文:你手握着金灿灿的草药,在最高的山峰上吟唱。 - 赏析:这里的“金光草”可能是指某种珍贵药材
《得于鳞书二首·其一》是明代诗人宗臣的作品,诗中“重来击筑饮,偏忆和歌人。明月漳河夕,梅花碣石春。愁难千里破,情到尺书真。谁不疑斯道,君当爱此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怀念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诗句翻译: 1. 重来击筑饮,偏忆和歌人:“重来”表示再度相聚,“击筑饮”是一种古代的乐器演奏方式,常用来形容朋友间欢聚的场景。“忆”字表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