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夔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的“逐句释义”,首先读懂全诗,明确每句的意思,然后将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提取出来,然后进行理解。本题要求考生逐句翻译全诗,并给出每句译文和注释,最后赏析全诗。答题时,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重点注意一些重要的字词和句子。 第一句中“两岐麦秀春风蔼”是说:两岐谷里麦子长得绿油油
【译文】 羲和神农的时代已经远去,淳朴的风气也消散了。 世人争相追求柔美谄媚,强颜欢笑却掩饰着内心的卑下。 和光同尘混迹于流俗之中,古人的道德谁还追随? 有美好品质的人,如彭祖后裔般,坦荡自信地坚持自己的操守。 毅然坚定如岩石般,怎能屈从权贵阿谀奉承? 就像那周朝的贤臣们,坦荡无瑕没有其他杂念。 心灵清澈如明镜,身体放松常感到舒适怡然。 嘲笑那些迎合世俗讨好的人,他们忙碌奔波又有何意义?
【诗句释义】: 1. 菁源耕乐:菁,指桑林;耕乐,即耕种之乐。 2. 桑林春雨霁:桑林,桑树林;春雨霁,春雨停。 3. 布谷交飞鸣:布谷鸟叫声。 4. 晓起事东作:清晨起床从事耕作之事。 5. 举趾原上耕:用脚在原野上耕作。 6. 芃芃禾黍秀:形容庄稼长得茂盛,禾黍指的是谷物。 7. 倏见秋已成:忽然发现秋天已经到来(禾黍成熟了)。 8. 我场谁既筑:我的土地谁已经筑好了。 9. 我仓亦既盈
【注释】 ①泸阳:即今四川泸州。邓林才,名不详,可能是当地人士。②英游列外台:英游列外,指英宗的藩邸,在今山西大同。③骢(cōng)马:黑毛马,古代良马的一种。④豸(zhì)衣:古代官员的衣服。⑤峤岭:指广东一带。⑥瘴埃:瘴气,一种有毒的气体,这里代指岭南地区。⑦法星:二十八宿中的北方玄武七宿之一,古人认为它主法令、刑罚。⑧梅:梅花,象征高洁。 【译文】 泸阳地方出了个有才华的人才,果然英武豪迈
注释: - 君家叔父久登瀛:指你的家族中有人长期在皇帝的宫廷中任职。 - 随侍三年在帝京:跟随侍奉的时间已过去三年,仍在京城。 - 学道青编窗下诵:学习道家经书,在窗户前诵读。 - 还乡绿酒马头倾:在回家的路上,用绿酒畅饮。 - 雪晴关塞犹闻雁:雪后天晴时,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大雁叫声。 - 风暖邮亭未啭莺:天气变暖后,邮亭里的莺鸟还未开始歌唱。 - 握手临岐那忍别:到了分别的时候,彼此紧紧握手
吕梁观澜送张副郎 吕梁疏凿势峥嵘,骇浪奔湍吼怒鲸。 峭石江心排剑戟,狂风眼底碎瑶琼。 萦行好是回波浪,震荡时惊拔树声。 君去推蓬应有感,不妨于此濯尘缨。 注释: 吕梁:吕梁山,在今山西省临县西南,黄河上源。 观澜:指观看河水波澜。 张副郎:即张仲举,诗人的朋友。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鲸:鲸鱼,这里指波涛。 剑戟:剑和盾牌,这里比喻险峻的岸壁。 瑶琼:美玉。 萦行:曲折的水流。 推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中景和物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恰当的术语作答。 “蚤向明时赋式微”,早先在大明之朝,我以微贱之身赋闲赋志;“天香两袖下彤墀”两句写曾侍郎的归隐生活。曾侍郎在朝廷任职期间,虽未显赫一时,但已名满天下。现在退归故里,依然保持着清高淡泊的风范。 “四朝人物归公论”,曾侍郎作为一代名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某侍御之蜀》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兰台柱史秀风标,骢马南行万里遥 - 注释: 兰台柱史指的是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重要官员,这里比喻为有才华和风范的人。骢马是指黑色的骏马,这里用来比喻出行的使者或官员。南行万里遥表示行程遥远,意味着这次旅行将非常漫长。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即将远行之人的期望与祝愿,希望他能以卓越的才能和风采,完成使命,实现目标。
【诗句释义】 1. 英声美誉重儒林:声誉和名声在儒家的学术界中被重视。 2. 校艺西游惬众心:教学时,学生和家长都很满意。 3. 碧树清风行处息:行走在绿树成荫,微风徐徐的地方,感觉十分宁静。 4. 红亭绿酒别时斟:离别时,大家举杯饮下,享受美好的时光。 5. 登山凿石方逢玉:通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得到成功。 6. 入水披沙始见金:在水里,我们才能看到金子。 7. 过眼无迷日五色:时间一晃而过
君恩深重许悬车,雪鬓霜髯七十余。 范蠡五湖知老矣,陶潜三径赋归欤。 风高碧汉扬修翮,水满沧溟纵巨鱼。 江右甘棠今尚在,阴阴绿遍未曾疏。 诗句释义: 1. 君恩深重许悬车,雪鬓霜髯七十余:表达了对吴方伯的深深感激和尊敬,因为吴方伯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依然坚持为朝廷效力,忠诚无私。 2. 范蠡五湖知老矣,陶潜三径赋归欤:引用了古代两位隐士的故事,范蠡和陶渊明,他们都是隐退山林,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