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潜
《寄福州太守孙莘老龙图》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一首五言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寄福州太守孙莘老龙图 公生自淮海,弱不游群儿。 良哉白玉质,烱烱无磷缁。 澡身以道德,馀弃为文词。 端能处庠序,邈有孔孟姿。 一朝擅高名,卓然动京师。 余辉耀天末,烨烨如斗箕。 校雠芸阁中,精义无参差。 同时鹓鹭行,半已翔凤池。 两登谏官室,抗疏犯天威。 扬舲去江海,旷岁成流离。 朱轮拥苕霅,五马从合肥。
诗句 1. 相将拥寒炉 - 与子由一起围坐在冷炉旁,享受温暖的氛围。 2. 软语同夙昔 - 温柔的话语和过去的回忆,形容与子由的亲密无间。 3. 堂堂赤眼师 - 形容自己虽然年老但依旧有威严和力量。 4. 既往有遗迹 - 以前的历史或事迹,暗示着自己的历史贡献。 5. 茕然窣堵波 - 孤独地站立在石碑上,象征自己独立不屈的个性。 6. 缥缈根石壁 - 石头上的影子随风飘渺,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雄伟
【注释】 1、庖刀:宰牛刀。庖:指厨师。 2、往往:到处,处处。 3、丹实:红果,即石榴。 4、梅雨:初春时,因雨水过多而气温较低,故称梅雨。梅雨季节的细雨。 5、纤絺(chī):丝织品的一种,这里指丝绸衣料。 6、佳客:好客的主人。 7、柔指:柔软的手指。 8、哀丝:悲伤的声音,这里指弹奏的琴声。 9、芥蒂:比喻心里有嫌隙。 10、羡公:羡慕孙莘老(字莘老,号龙图)的为人。 【赏析】
寄苏东坡昆仲 江南十月天未霜,木梢冉冉犹青苍。 烟沙篁竹媚两岸,亭午气候如春阳。 吴樯楚柁自纷扰,花鸭鸬鹚殊未忙。 深湾野浦望不剧,苇间隐隐闻渔桹。 黄昏无云桂魄满,一川秀色倾银潢。 何人隔岸弄长笛,吹风渡水声悲凉。 兰台故人天一方,美景乐事谁相将。 船窗攲枕夜未央,杳杳孤云空飞扬。 译文: 江南十月天气尚未转凉,树叶依然郁郁葱葱。 烟雾弥漫的沙滩上,竹子繁茂地生长着,映衬两岸景色。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之手,是一首描写夜晚寂静景象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诗句释义: - 秋堂立四壁,物色夜萧然。 - “秋堂”指的是秋天的庭院,四壁代表着四周的墙壁。“物色夜萧然”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幽深的夜晚氛围。 - 藜床抱孤影,起坐未成眠。 - “藜床”指的是用藜草编成的床。“孤影”,即独自的人影。“起坐未成眠”,形容诗人在深夜仍难以入睡,可能是因为内心的思绪纷乱。 -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雪霁:雪停晴了。彦瞻:名不详,作者友人。 曾峦沓嶂杳难辨:曾山、层嶂(层层叠嶂)在迷蒙的雪色中难以辨认。 楼观:指高耸入云的山峰。疑有无:仿佛有,似乎没有。 饥雏:饥饿的小鸟。乳兽:哺乳动物。 啄木鸟:鸟类。 朝晡:早晨和晚上。 浮图:塔,这里特指塔顶的刹那。 琼琚:用玉做成的佩玉。 逡巡:徘徊。月出海角:月亮从海角升起来。 方壶圆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圆峤
《寄史院王正仲曾子开二学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两位学士的高尚品质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太史久不作,千秋想前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太史的职责很久以来没有完成,人们不禁会想起过去的人。这里的“太史”指的是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而“作”则是指完成这项工作。整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历史的思考和回顾。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六年(西元一〇八三年)贬官筠州时所作。诗中描述了他在彭蠡湖遭遇风雨的场景,以及他的心情和感受。 苏轼称赞他的老师王安石为经济材,即有经济才华的人。然后,他用“当年大廷中,如堵观射策”来描绘自己的政治才能。接着,他赞美了贤父兄,表示他们的伟大。然后,他表达了对勋业的期待,希望像夔龙一样显赫。 他描述了自己被贬到筠阳的经历,以及他在途中的艰辛。他形容自己像盐车一样被困住
【注释】: 茫乎一气同浑沦——茫茫天地混成一片。茫,广阔无边际的样子。浑沦,混沌,模糊不清的样子。 弥漫六合无边垠——在天地间弥漫、流动着。六合,指天地四方上下。 吁哉破散几千载——叹惋天地万物的纷扰破碎,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吁哉,感叹词。 被在万物含其真——被天地万物所包含(蕴含)。被,包容、包含。 清轻为天浊为地——清者轻浮如云霞,浊者重浊如土石。 一一厚薄理自匀——一一对应,厚者厚重
酬周元翁推官见赠 南来济济多俊良,声问逸发推周郎。 词场较艺一战捷,笔阵独扫千人强。 烱然眉目行且贵,骥足万里看腾骧。 吟诗作赋不媚俗,期与往者同芬芳。 断璋残璧忽我赠,把玩溢目惊辉光。 自嗟行李久萧瑟,安得置之云锦囊。 又闻跨马欲过我,此意想君非渺茫。 山中草木最宜夏,雨馀一一含幽香。 雏莺乳燕学飞舞,叶底哑咤调圆吭。 阑干笋蕨虽已老,璀错梅杏犹可尝。 阴崖碧洞不受暑,谷风习习吹衣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