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情感等。同时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其表现手法。 “新词解唱黄花瘦”一句,点明了时间是秋天,此时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新词”,即新的曲调。“黄花瘦”,用花比喻人的体态。这里指人消瘦了,暗寓女子容颜憔悴之意。此句以写景起笔,烘托人物形象
《小重山·辛亥九日莱园登高》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所见之景,下片抒自己登高所感之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词原文: 红树萧疏谢傅墩,残山馀一角,付闲云。手攀丛桂忆王孙,登高泪,岁岁洒清樽。 望远更销魂,夕阳无限好,近黄昏。可怜破碎旧乾坤,西风紧,南雁不堪闻。 注释: 红树萧疏,指秋天的树木都显得萧疏、凋零了。萧疏:萧条稀疏。谢傅墩:南朝宋时有谢庄
【注释】 感春:即《蝶恋花·池馆寂寥春去久》。任公:苏轼号东坡居士,故人称他为“任公”。 婪尾酒:指饮酒过量后的残酒。 破镜:喻夫妻离散后不能重圆的悲苦。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妻的悼亡诗。全词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上片首句起笔点题,交代了作者与妻子的离别时间已久,而妻子却依然如旧,在春天到来时,又独自开放着桃花。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描写了桃花盛开的景象
下面是对该古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释: 1. 咫尺红墙银漠远,旧日枝头,误了游蜂恋。梦隔梨花云一片,沧溟总比春愁浅。 描述了红墙之近与银漠之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遗憾,梦中的花海与现实的春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十二湘帘垂又卷,倚竹竛竮,翠袖无人见。除却思君心不变,近来已觉梳妆倦。 描绘了一幅女子倚着竹竿
《蝶恋花 · 「感春」次任公韵》 罗带频宽腰似削,伤别伤春,自掩红泥阁。尽日玉钩垂绣幕,一庭丝雨添萧索。 此句描绘了一位女子身着宽松罗带,腰部纤细如削,因伤别离、伤春而将自己封闭在红泥阁内的场景。整日里,她低头垂着玉制的钩子,绣幕垂下,庭院中细雨纷纷,显得格外萧条。 渐近黄昏风更恶,狼籍残红,命比佳人薄。空与东君留后约,已无心管花开落。 这句诗描写了夕阳将至,风更加猛烈,满地散落的残花
水调歌头·青城哀 花月大梁道,自古帝王都。青城当日初筑,绣错与茵铺。岂料铜驼荆棘,两作天家狴犴,新故鬼相呼。出尔反乎尔,报应理非诬。 千秋万古事,千载后,歌麦秀,吊遗墟。不知衔璧何处?瓦砾满平芜。富贵总成春梦,一例天荒地变,仁暴感人殊。重读靖康史,使我泪沾裾。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青城哀》是清代诗人林朝崧所创作的一首词。它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复杂。上片通过对青城的描述
水调歌头·青城哀 击剑饮君酒,听我唱青城。 戴楼门外东望,废垒暮云平。 一片降幡相继,惯送王孙去国,芳草太无情。 千载铜仙泪,呜咽汴河声。 到今日,握金镜,几朝更?故都乔木空在,轵道老农耕。 挟弹儿童亦杳,岂独捕螳黄雀,无复树间鸣。 倚伏有天道,何事日兵争? 赏析: 《水调歌头·青城哀》是一首抒发对历史的沉痛悼念和对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诗词。诗中通过对青城的描述
【注释】 1. 瑶花慢:词牌名。 2.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是水仙花的别名。 3. 矾弟梅兄:用矾和梅花比喻人,矾为“弟”,梅为“兄”。《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年少时与王羲之、支道林、许询并称为“四贤”。“支道林”即“梅兄”,“谢安”即“矾弟”。 4. 凌波仙子:指女子。 5. 春风招得:春风把凌波仙子引来了。 6. 携盘却立:拿着盘子站在原处。却立:犹言站立。 7. 悄犹带汉宫月色
【注释】 孤帆去也,恨箫声吹到满江丝雨。春尽细腰宫畔路,憔悴露桃无语。燕燕飞来,巢痕已扫,何计衔泥补?回头更望,别情应绕云树。锦瑟华年,几番伤别,镜里颜非故。旧日才人厮养妇,失足已成千古。一曲青溪,小姑独自,兰佩还留取。伫闻好语,分香青琐深处。 念奴娇·和任公留别韵: 念奴娇是词牌名,和为平仄押韵; 任公:指宋代文学家、诗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1082-1159),字德父; 留别韵:是即景作诗
【注释】 蝶化:指蝴蝶的化生。 蛾啼:指杜鹃鸟在夜深人静时啼叫,古人认为这是亡魂哭泣的声音。 才人:指有才能的人。 吹花题叶:《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逸注:“以翠叶为题,以芳华自比,言己志行高洁,不为世俗所污也。”后遂用“吹花题叶”指男女间的爱情之事。 汐社:指潮汐涨落的海边,古人在此泛舟赏景。 了无益:无济于事。 三生石:佛教传说,人死后的灵魂会投胎到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