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求可
【译文】 瘦弱的身影横斜在山岭上,暗香随风飘来。岭头南北都是皑皑白雪。疏枝上的花不与春天同回。翠羽啾嘈,参星横斗,月台风前依旧。怪扬州树底何郎,洛下徘徊。 佳人在世外争先笑,便凌寒耐冻,早早安排。橘绿橙黄,唯君不受尘埃。海棠待聘非时节,把冰姿、独立苍苔。怕师雄梦觉罗浮,不信花开。 【注释】 ①庆春泽:词牌名。本调共八十九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两平韵转三仄韵。 ②瘦影横斜:瘦小的身形斜倚在山岭上
【注释】 一枝花:指梅花。月榭:设在水边亭子,供人乘月凭栏眺望的楼榭。风吹瘦:形容梅花因受冷风吹拂而凋零消瘦。露井:指天井(井台),井台上种有植物,用以供人观赏。烟笼秀:形容梅花在烟雾缭绕之中显得更加秀丽。不须人面映、红光透:不需要别人的脸映衬,梅花的红花就可以显现出它的艳丽。季女:少女,这里指梅花。喜季女宜家,花下香车骤:喜欢少女家的花木,花香车马匆匆而过。燕子:春天时,燕子飞来衔泥筑巢
【注释】 ①湘色裘:用湘妃的青色来染制的衣服。湘妃,传说为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此处指穿着湘妃色衣服的人。 ②缟衣禓:白色的衣裳,这里泛指洁白的衣服或白色的东西。 ③雅称:正好适合。水仙妆饰:指水仙花的颜色,即淡紫色。 ④冰作骨,玉为胎:形容梅花的清白和高雅,就像冰一样冷峻,像玉一样温润。 ⑤物外:自然之外的事物。 ⑥绰约(cuò yuē):姿态柔和美好的样子。 ⑦小莲:荷花。定等差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中重要句子,根据句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理,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巽二催滕六”意思是说春天到了,催促着藤蔓生长;“飞满孤山麓”意为春风吹拂着孤山上的山麓,到处飞花洒绿。“梅树不愁寒”是说梅花不怕寒冷,开得正艳。“新花开遍山”指梅花盛开,满园飘香。“袁安睡未足”意思是说袁安还没有睡够
【注释】 ①正晚径:正当晚秋的小路。罗生:花丛。光风催发:秋风送爽,促使花朵开放。②盈腰服艾:指佩戴茱萸。③灵均:屈原。④纫佩:佩戴玉佩,以表心志。⑤当门容易折:比喻轻易受诱惑而堕落。⑥凝膏煮液:将花蕊上的花蜜收集起来,熬成浓汁供人饮用。⑦芜没: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花草树木。⑧鸡舌:鸡舌香,一种名贵香料。 【译文】 含苞待放的花儿在秋天小路上婀娜多姿,阵阵清风送来阵阵花香。茂盛的茱萸枝头挂满鲜花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诗,写的是作者雨中赏花的情境。首句“风雨清明未到”交代了天气情况;第二句“早见梨花开了”点出了时令,说明此时正值梨花盛开时节;第三句“斗酒初携,漫听莺语”,描写了作者在雨中赏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四句“试把花枝斜插好”,写诗人将花枝斜插在发髻上,以作纪念;最后两句“纵月黑天昏,累累满树,堪作珠光照”,写诗人在黑暗中依然能见到满树的花朵,就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注释】 驿使迢迢未得来。陇头春意已先回。谁引冰姿玉骨,笑颜开。 山花子:唐代教坊曲名。 舍侧单于休度曲,楼中弄玉不须媒。好共美人村店里,举金杯。 单于:匈奴首领的称呼。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史词,以唐玄宗时安禄山叛乱为题,抒发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不满,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及早发现、制止奸臣当道的愿望。全词语言流畅,意境高远,感情真挚。 上片“驿使迢迢未得来”四句
【注释】洛阳:古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国色朝酣酒:形容牡丹花开时,香气扑鼻,令人陶醉。一捻香痕:形容花茎上留有一丝香气。岁岁还依旧:每年春天牡丹花盛开时,人们都会来赏花。桃李由他红紫斗:桃花和李花在春天争奇斗艳。花王恰在春风后:牡丹花是众花之冠,被称为“花中之王”。沉香亭畔飘长袖:形容牡丹花的香气随风飘散。醉写金笺:用金纸作写字材料,写出赞美牡丹的诗句。拂槛天香透:牡丹花香气扑鼻
注释 送入我门来: - “送入”:指将某物引入或送达到某个地方。 - “我门”:这里代指诗人所在的居所,即诗的作者。 - “来”:表示动作的完成。 - “诗句”:指“送入我门来”。 林吐韵颜,山开绣颊,朱朱白白争香: - “林吐韵颜”:形容树木发出香气。 - “山开绣颊”:比喻山峰如同精美的绣面一样,色彩斑斓。 - “争香”:相互竞相散发香气。 紫萼黄须,窈窕作新妆: - “紫萼黄须”
诗句: 歌扇飘残,舞衣零乱,平康减却风流。但莲香蜂蝶,旋绕朱楼。一段镜湖春色,归地下、长恨悠悠。空追念、眉羞萱草,裙妒红榴。 译文: 凤凰台上,回忆着曾经吹箫的日子,心中充满感慨和怀念。歌声中飘散的舞袖,如今已是零乱不堪,往日的繁华已不再。只有那荷花的香气和飞舞的蜜蜂蝴蝶,依然围绕在华丽的朱楼上。春天的景色依旧美好如初,但心中的遗憾和哀愁却无法消散。 赏析: 这首诗以凤凰台上忆吹箫为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