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求可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小庭花”、“月华清”、“玉楼春”。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两仄韵。另有六十字、六十二字、六十四字、八十八字等不同形式。 授衣节:古代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此节有馈赠衣服之习。 降霜严:霜降时天气寒冷。严,同“俨”。 罗帏:用罗织成的帷幕。 湘帘:一种绘有花纹的竹帘。 蟋蟀:昆虫,鸣声哀切。 熏笼:熏香炉。 丁丁:滴漏声。 愁上眉尖:愁绪爬上了眉毛
解析: - 杨柳枝:这是题目,指的就是《杨柳枝》这首诗。 - 庭前又放款冬花:这里的“庭前”指的是庭院的前面,而“款冬花”是一种植物,常在冬天开放,这里可能暗含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 - 荡子年年不忆家:这里的“荡子”可能是指一个离家在外的人,而“年年不忆家”则表示这个荡子每年都没有回家的意思,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绝塞应无新历换:这里的“绝塞”指的是边关
诗句 1. 听足鸡声三唱,翠幔开时,东方初白。 - 解释: 听到鸡鸣三次,翠绿色帘幕打开时,天刚刚泛白。 - 注释: 鸡声、翠幔、东方初白,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 - 赏析: 这句话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述,展现了黎明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2. 金炉香烬,寒气逼人床箦。 - 解释: 金色的炉子已经熄灭,冷气直逼人床铺上的被褥。 - 注释: 金炉、香烬、床箦(zé)、寒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诗词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推断、猜测句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六花堆积满乾坤”中的“六花”指的是雪花,“乾坤”指的是宇宙;“一色更无痕”中的“一色”是说雪的颜色
注释: 却:退,避开。寒帘外六花飞。指大雪纷飞的景象。歌台舞榭全迷。歌台舞榭:歌舞的场所。指被雪花覆盖,看不清。煮酒烹羔,呼妓成围。在雪景中喝酒吃肉,与妓女成群结队地跳舞唱歌。红冰满袖淋漓。指雪花飘落,沾满了衣袖。欲流澌。灞桥黯惨,骑驴何往。指雪景中的景色凄清,令人感到伤感。诗思迟迟。形容因雪而心情低落,无法提笔作诗。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冬日大雪纷飞的景象中饮酒赋诗、与妓女们嬉戏的情景
【注释】幕收:关闭帷幕。天喜严寒: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羲和:指太阳神,这里指太阳。老柴关:指老柴门,即柴门。白檀灰冷:指炉子烧得久了,煤灰变冷。泥涂:泥土。濡滞:沾污。雁远:大雁南飞,比喻人远离家乡。 【赏析】此词是作者客居他乡时所作。上片先写天气寒冷,然后写雪至关山的景况,最后以“憔悴久”三字点出自己的思归之情。下片写自己因思乡之苦而泪落枕席,最后以“空半床、被冷香残”收结全词
【注】青玉案,词牌名。 层冰已合关山道。望不见、王孙草。紫塞蹉跎芳信杳。月中砧杵,霜前刀尺,终岁萦怀抱。苦寒不散邹阳老。怎黍谷移温早。剪彩为花装缀好。灞桥驴背,梁王兔苑,远似蓬瀛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冬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层冰已合关山道。望不见、王孙草。 - 冰层覆盖着通往山中的路径。望着远处
永遇乐 瑞叶飘零,瑶花淅沥,旋随风舞。暗度南楼,寒深北岭,圆璧方圭处。歌台密洒,僧寮深拥,留得袁安环堵。试凭高、一舒老眼,皓鹤白鹇失素。 月明林下,梅开山上,漫道撒盐飞絮。三白虽宜,九衢欲冻,叹息贫家妇。浅斟低唱,将军称快,不见纠纠葛屦。凝望里、侵凌萱草,压欹柳树。 注释: 1. 瑞叶飘零:瑞叶指的是吉祥的树叶,飘零表示叶子落下。 2. 瑶花淅沥:瑶花指的是美艳的花朵,淅沥表示雨声细碎。 3.
【注释】 绣床:织品。初放:刚刚展开。剪刀寒:比喻手很冷。带围宽:衣领宽。笔尖呵冻:指笔尖被冻得难以下墨,无法写信。盘桓:徘徊留恋。蜡梅:蜡制的梅树。镜中看:照镜子。朔风酸:北风刺骨。叶声干:指树叶因寒冷而发出的声音。 【译文】 刚展开的绣床,剪刀都感到冰凉,衣领宽得让人感到舒适,笔尖都被冻得无法下墨,只能写上“寄书难”,但还勉强写着字。推窗一看,又看到了腊梅花凋零的景象
【注释】 ①归自谣:指回家途中的民间歌谣。 ②蜡鼓:古代军中用以指挥进退、击鼓聚众之用,此处泛指军号。 ③金刚力士:佛经中指执金刚杵以镇伏妖魔的神。这里借指士兵。 ④收南亩:即收起武器,停止战斗的意思。 ⑤金缕:即金丝织成的罗衣,指妇女的服饰。这里比喻村女们的歌声。 ⑥风和煦:即和煦的春风。 ⑦流连:留连,恋栈不去。 【赏析】 《新唐书·音乐志》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反,玄宗欲以胡兵制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