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生查子·归舟”是北宋词人晏殊所创作的一首抒情小令,此词上片写江上行船远望渔阳,杳无边际;下片写归途中桃李成阴,又见飞芦絮;最后以归舟系在江边树收束全篇。 【答案】 译文:江上行船远望渔阳,渺茫无边,何处是渔阳?昨日有人来报说,说是去临邛了。桃李才成荫,又见飞芦絮。天际有只归舟,系在江边柳树。 注释:渔阳:古郡名,今属北京。临邛:古县名,今属四川。才成阴
诗词原文: 去岁寄寒衣,细熨襟前皱。春服又重缝,何日归来候。 青鸟去传言,只说人依旧。腰带沈郎宽,禁得添消瘦。 翻译: 去年寄出冬装御寒衣物时,仔细地将衣襟熨平,但因冬季寒冷,衣服已略显褶皱。如今春天来临,又要为新衣重新缝补,却不知何时能够重逢等待。 青鸟传信时,只字未提人是否安好,只是说一切如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腰身渐渐消瘦,这宽大的腰带再也难以承受身体的瘦弱。 注释: 1. 去岁
生查子·病起 【注释】 1. 小础(chǔ):矮柱。绿阴:树荫。粘:附着。 2. 片榻:简陋的床铺。黄梅:梅雨,夏季时雨水多而连绵不断。 3. 迸水簟(diàn):床上的水珠溅落。文:纹路,纹理。 4. 人藉:人依倚。青苔:一种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5. 乡字几时来:家乡的书信何时会到? 6. 旅病:在外旅途中得病。 7. 莫思量:不要考虑。 8. 如何过:怎么度过。 【译文】
生查子·旅夜 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枕席有谁同,夜夜和愁共。 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 注释: - 薄醉不成乡:微醺的状态使人感觉不到家乡的温暖,反而觉得更加寒冷。 - 转觉春寒重:由于饮酒过度,反而觉得春天的气息更加寒冷。 - 枕席有谁同:枕头和席子上有谁陪伴? - 夜夜和愁共:夜晚的每一次睡眠都伴随着忧愁。 - 梦好恰如真:梦中的美好感觉就像现实一样真实。 -
昨夜梦无凭,强起窥妆镜。 昨夜梦见了没有凭据,勉强起床照看梳妆用的镜子。 绵字授行人,残麝光犹凝。 把“绵”字送给远行的情人,残留的麝香香气还凝聚在脸上。 此去见檀郎,情事应详省。 此时见到情人,要仔细地考虑你们之间的感情和事情。 生怕不思侬,但说恹恹病。 恐怕他不会想念我,只是说他身体不舒服
香泥小印红,旧识中郎号。 读画又宵深,时见秋灯笑。 香泥小印红色印章,是中郎的名号。 阅读画像又到深夜,不时看到灯光在秋夜中闪耀,仿佛在嘲笑我。 细雨落檐花,消得高歌浩。 细雨落在屋檐上像花一样,让人忍不住唱出高亢的歌来。 细雨落在屋檐上像花一样,让人忍不住唱出高亢的歌来。 此意托声桐,未免知音少。 我的心情寄托在梧桐树上,可惜知道这心情的人太少了。 这首诗以题词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秋夜听雨的场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时要立足全诗,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从遣词造句、诗歌结构、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珠箔隔轻寒,鹦鹉玲珑语”写景。“悄唤锁重门,莫放春归去”,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之情,流露出一种惜春惜花的情绪。“桃李可怜生,各自啼红雨。”诗人借桃花和李花的落英来表现春光易逝的伤感情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解析】 1.“熏风吹昼长,天气将人困。鱼浪白迢迢,应有佳期信”:这是写景抒情的句子。熏风即熏人的暖风,昼长指白天很长,天气将人困是说天气将人困倦;鱼浪白迢迢形容水中的鱼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白光;佳期信是指美好的约会或约定的信物。这几句的意思是:春风和煦,吹拂着长长的白昼,使人感到疲倦;水中游动的鱼儿,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白光,仿佛是一条条通向远方的船,等待着与亲人团聚,因此诗人认为有约在先。 2
【注释】 ①“河梁”:指桥梁,多指送别的地方。 ②“庭榭”:指庭院中的楼台。 ③“芊芊”:柔软的样子。 ④“嘶骢马”:指骏马,古代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或情郎。 ⑤“鹦鹉未知愁”:鹦鹉能学人语,但不会理解人之愁苦,所以它不会说愁。 ⑥“絮絮”:絮叨,絮言。 ⑦“怨东风”:怨恨春风,因为春风使花落、草长,使人感到惆怅。 【赏析】 此词描写春闺少妇在春天思念远方情郎的情景。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
注释: 生查子 · 春闺 兰汤浴罢时,箫局沉烟缕。偷取远山青,描作眉儿谱。 茉莉几枝开,小摘还频数。香汗等闲消,一阵黄昏雨。 译文: 洗过兰汤后,她靠在箫声缭绕的房间里静静地沐浴。偷取远处山峦的青色,把它描在了眉毛上。 茉莉花有几枝盛开,她轻轻地摘下,并频频地数着。香气随着汗水一起消失,黄昏时分,一场细雨悄悄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闺阁生活的词。首句写女子洗过兰汤后的情景。“兰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