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扬州慢 与印昆登天宁寺塔,和白石韵 千里寒皋,极天无际,暗红解记春程。 正烟鬟过雨,似故国山青。 念前度诗痕尚在,涴尘沙碧,谁与屯兵。 更无人、废院归鸦,来近层城。 访碑砌下,数兴衰如梦堪惊。 怎塔势孤擎,檐铃不语,都似无情。 树树玉羁曾系,晴来路、马作边声。 渐清明寒食,愁如芳草还生。 注释: 1. 千里寒皋 - 指辽阔的北方或遥远的地区。 2. 极天无际 - 形容天空广阔,无边无际。 3
扬州慢 和月三题西田弟天寒翠袖图蛩语催寒,蟾光破暝,绘成一片秋容。 恨阑干十二,倚不尽愁踪。 宛转向池塘立遍,惊看月影,过了梧桐。 任香尘冰透,苍苔立折弯红。 踌躇半晌,乍回头、密语西风。 想漏杳如年,宵凉似水,香冷薰笼。 有梦知无觅处,霜桥茅店泊孤篷。 把鸳衾红泪,不如滴向芙蓉。 注释: - 和月三题西田弟天寒翠袖图:与西田弟共赏明月的诗作。 - 蛩语催寒:蟋蟀的叫声使人感到寒冷。 -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稼轩所作的一首《扬州慢·偶题》。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风鬓青松,露裙红软,立来已是多时。 风中的发丝如同青松般挺拔,露水沾湿的裙子如同鲜艳的花朵一样柔软,已经站立了很久。 转湖山归去,到栏畔行迟。 转身离开湖畔山水,走到栏杆边却走得很慢。 忽提起当年此地,莺偷歌板,花袅烟丝。 忽然想起了当年在这里,黄莺儿偷偷地唱着小曲,花儿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 把梢头豆蔻
扬州慢 屈子亭荒,隐侯台废,沅江苦雾难晴。 听鹧鸪叫处,又春水初生。 问仙路、红霞远近,匆匆花事,愁满刀兵。 但烟扶、残柳马鞭,青入空城。 风流司马,向诗篇、都寄闲情。 有曲度南音,采菱归晚,白马湖平。 并入竹枝歌里,游人去、流尽滩声。 念刘郎前度,也如杜牧三生。 注释: - 屈子亭:指屈原的亭子遗址 - 隐侯台:古代的隐士居住的台子 - 沅江:沅江是长江在湖南省境内的一条支流,这里泛指湘江
【注释】 水木清华:指扬州大明寺。亭台窈窕:指扬州瘦西湖畔的五亭桥和白塔。着:附着,指“水木清华”中的诗人、名士。杂花如锦:指扬州的芍药园。有酒又如渑:形容芍药美,又似酒美。正吹雪、鲥鱼上后,药阑红处:指在扬州瘦西湖上观赏雪景,品尝美食。嬉春新句:指春天里赏花吟诗。嬉春:嬉戏春光。醉中写上吴绫:指醉意盎然时在吴绫上作诗。吴绫,即吴地出产的丝织品。江湖载酒:泛指南方水路行船时带酒。料状元、此乐何曾
诗句释义: 1. 南浦残红,西山冷翠 - 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南浦"通常指的是长江边的码头或渡口,"残红"指晚秋的落叶。"西山冷翠"则描绘了西山(位于扬州附近)上覆盖着翠绿的树木,秋天的山色显得格外幽静而冷清。 2. 一舟怎去温存 - “温存”一词通常用于形容温柔地对待或关心。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在这样一个凄凉的地方,即使是乘坐船也无法感受到温暖或者安慰。 3. 自江郎赋别,此恨算重论 -
【诗句解释】: 1. 庚申二月,同愔仲至高氏园看残梅新柳。 - “庚申”指农历年份,“二月”是月份。 - “愔仲”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伴。 - “高氏园”是地点,可能是指某个园林或庄园。 2. 柳眼初惺,梅英微褪,芳阑无限低徊。 - “柳眼初惺”形容柳树的枝条刚开始变得有生机,像是刚刚醒来。 - “梅英微褪”形容梅花的花瓣开始凋落,颜色略显暗淡。 - “芳阑无限低徊”表示在美丽的花园中徘徊
扬州慢 云巧裁纤,月阑勾晕,一痕秋最分明。 问斜河旧约,脉脉夜潮生。 怎如练,银波泻去,客槎千里,还傍瑶京。 但沙边、烟外菰芦,添作诗声。 甚时伴侣,道飘萧、野鹊须惊。 指碧海清多,金堤水长,花莅斯盟。 放眼大光明里,家何处、四壁香清。 念人间瓜果,宵来镫为谁青。 译文: 云朵精巧地裁剪着纤细的线条,月亮在天幕上画着弯弯的轮廓,秋天的景色最为清晰。我不禁想起了那古老的斜河
扬州慢 烟暝归鸦,月斜惊鹊,拍天水接高秋。 捧金盘一醉,更扫尽闲愁。 认湖畔、弯弯细路,再来寻笛,无数红楼。 恁衣香、吹下金风,都在帘钩。 广陵古怨,听荒凉、筝瑟谁搊。 纵粉泪销馀,莺声咽暮,淮水西流。 已是满堤衰柳,腰支瘦、尚学轻柔。 叹年年飞絮,何时才与春休。 【注释】 1. 烟暝:天色昏黄如烟。 2. 月斜:指月亮已经偏斜在天空中。 3. 惊鹊:被惊起的喜鹊。 4. 水接高秋
扬州慢 谒岱东来,渡河南下,挂帆共数归程。 望秋山不见,莽莽隔遥青。 夕阳外、江潮远去,酒边愁阵,谁出奇兵。 渐分飞征雁,孤舟今夜芜城。 客中送客,算匆匆、时序须惊。 指宛水波长,吴淞梦近,难遣离情。 百岁几回圆月,笙歌起、和我诗声。 更清晖,天末疏星,镫傍寒生。 注释: 谒岱东来:拜访东边的泰山。谒,拜见。岱,泰山的古称。东来,从东部而来。 渡河南下:渡过河向南行走。 挂帆共数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