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扬州慢 丛碧得杜牧之书张好好诗卷,征题,牧之不以书名,此卷点画之工,裁成之妙,纯传山阴法乳,奇迹也 凤翥龙翔,烟霏雾结,教人披卷惊嗟。 溯天府珍藏,伴灿烂云霞。 似诗里那人身世,忽惊流落,几委尘沙。 喜千年神物,因缘属在君家。 风流故事,记当初豆蔻年华。 叹三度相逢,双鬟枉聘,同是天涯。 遮莫江州司马,青衫泪尽湿琵琶。 尽伤春伤别,漫将薄幸名夸。 这首诗的翻译是这样的:
【注释】 脱叶辞萤:树叶脱落,萤火虫飞舞。 凉波送雁:清冷的湖波中传来大雁南飞的声音。 系船野岸疏林:把船系在野外的树林里。 望重城(chóng)静锁:远望着重重的城墙被寂静地封锁。 断续寒砧(zhēn):断断续续的敲击声。 且随分江湖落拓:暂且跟着命运漂泊在江湖上。 二分明月:扬州大明寺前有二座塔,分别代表东、西两个方向,所以称明月为“二分明月”。 谩多情(màn)红袖琵琶,弹破愁吟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诗句解释及译文 1. “扬州慢 过王废基、夏侯桥、东高墩,即齐云落星楼旧址。” - 这句描述诗人在经过这些地方时的情景,并表达了对这些历史遗迹的怀念。 - 译文:我走过了王家的废基、夏侯家的桥梁以及东高的墩台,那是齐云落星楼的旧址。 - 注释:王家废基、夏侯桥、东高墩:都是历史遗迹的名字。齐云落星楼旧址:指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座建筑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扬州慢·呈郑王》。全诗如下: 香袖长垂,翠楼闲倚,卷帘十里新晴。 听新腔水调,正夜月初生。 几回过,临江竹径,隔烟回首,曾认青青。 算芳春、好景淮南,第一扬城。 而今寂寞,剩红桥,波影空横。 自烂漫花霏,风流梦觉,莫最多情。 三十六宫禾黍,墙高处、古树云平。 更雷塘,凄雨孤舟,愁绝残更。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以下是对关键句子的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香袖长垂 -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的《扬州慢·广陵芍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疏雨催妍,稚寒凝态,天涯相见魂销。 “疏雨催妍”指的是细雨轻轻拍打花瓣,催促着花儿绽放。这里的“妍”是指美好的容颜或花朵。而“稚寒凝态”则形容春寒料峭,花朵娇嫩的样子。最后“天涯相见魂销”表达了诗人在远方见到这美景时内心激动到无法自持的情感。 问春归几日,未尽减春韶。 诗人问春天回来了多久了,但春天的魅力似乎并没有减少
扬州慢 虚槛延熏,曲阑萦翠,往年胜地曾经。 俯平台绿绕,正灌木交荣。 有无数、家山入画,过江相送,排闼青青。 敞珠栊岚烟翠。 飞来浑不胜情。 故乡离久,怅如今、都冷鸥盟。 慨断梗飘零。 天涯荏苒。 双鬓添星。 且喜同来稚子,弦歌处、秀挹阶庭。 念何时归去,青山重听书声。 注释: 虚槛:空阔的栏杆。 延熏:使香气延绵。 曲阑:曲折的栏杆。 萦翠:缠绕着苍翠的颜色。 往年:过去的时候。 胜地
【诗句】 扬州慢二首 其二 【译文】 修竹茅庵,疏灯禅榻,当时曾下南州。 又江湖去也,听夜雨孤舟。 莫重认、荒菭断石,美人何在,云散风流。 想黄絁入道,十年一梦红楼。 玉梅万树,酹香魂、西子湖头。 算花月因缘,人天慧福,难得双修。 小劫华鬘过了,情禅破绮恨都收。 祗香光多事,飞鸿残雪痕留。 【注释】 修竹:指竹子修长挺拔的样子。 茅庵:指简陋的庵堂。 禅榻:佛教中修行用的卧榻
【译文】 扬州的马儿在西风中,蟋蟀在残败的城墙上鸣叫,故宫里绿草覆盖着秋天留下的野草丛。 渔夫樵子白发苍苍,也有些事情模糊难辨,不要再次寻找琉璃瓦片和碧苔,那都是年月的痕迹,已经不复存在了。 更不要寻找妆楼的所在,当年谁画过眉毛? 秣陵城气派不凡,可以想见先朝遗恨都留在南都。 那些凤阁龙楼,现在都成了江山美景,麦田秀美,夜月之下有啼狐。 人们常说宝衣化成蝴蝶,寒烟中的古井落青梧。
扬州慢 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贼趋京口,报官军收扬州 野幕巢乌,旗门噪鹊,谯楼吹断笳声。 过沧桑一霎,又旧地芜城。 怕双雁、归来恨晚,斜阳颓阁,不忍重登。 但红桥风雨,梅花开落空营。 劫灰到处,便司空见惯都惊。 问障扇遮尘,围棋赌墅,可奈苍生。 月黑流萤何处,西风黯、鬼火星星。 更伤心南望,隔江无数峰青。 注释: - 癸丑:农历年号,指1283年(宋理宗宝祐三年)冬十月。 - 十一月:农历月份名
扬州慢 春意殊慵,寒情更酽,江城不雨还阴。试登高望远,但水阔云深。算二十四番花信,一番过了,一度沉吟。甚千红万紫,等闲都耐思寻。斗瓷烟润,怪无端抛却青琴。只感子缠绵,怜伊憔悴,一霎而今。待与风光流转,蜃窗杳、不隔啼禽。听其音下上,来窥帘影沈沈。 注释: 1. 春意殊慵,寒情更酽:春天的景色让人感到慵懒,寒冷的气息更加浓厚。 2. 江城不雨还阴:即使不下雨,江边的城也显得阴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