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幕巢乌,旗门噪鹊,谯楼吹断笳声。
过沧桑一霎,又旧日芜城。
怕双雁、归来恨晚,斜阳颓阁,不忍重登。
但红桥风雨,梅花开落空营。
劫灰到处,便司空见惯都惊。
问障扇遮尘,围棋赌墅,可奈苍生。
月黑流萤何处,西风黯、鬼火星星。
更伤心南望,隔江无数峰青。
扬州慢
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贼趋京口,报官军收扬州
野幕巢乌,旗门噪鹊,谯楼吹断笳声。
过沧桑一霎,又旧地芜城。
怕双雁、归来恨晚,斜阳颓阁,不忍重登。
但红桥风雨,梅花开落空营。
劫灰到处,便司空见惯都惊。
问障扇遮尘,围棋赌墅,可奈苍生。
月黑流萤何处,西风黯、鬼火星星。
更伤心南望,隔江无数峰青。
注释:
- 癸丑:农历年号,指1283年(宋理宗宝祐三年)冬十月。
- 十一月:农历月份名,指11月。
- 二十七日:具体的日期。
- 贼:叛军或敌军。
- 趋:向、前往。
- 京口:今江苏镇江。
- 报:告知、报告。
- 官军:宋朝的军队。
- 收:收复、夺回。
- 野幕巢乌(mò):野外搭建的简陋帐篷,像乌鸦筑巢一样。
- 旗门噪鹊(jiāo zhuó):军营中旗帜飘扬,战鼓齐鸣,如同喜鹊在树枝上鸣叫。
- 谯楼:古代城市里用于瞭望和报警的高楼。
- 笳声(jiā shēng):古代乐器笳发出的声响。
- 过沧桑(cáo shāng chāo):经历沧海桑田的变迁。
- 又:再次、再一次。
- 芜城:古地名,这里指被战争毁坏的城市。
- 双雁:成对的雁鸟。
- 归来恨晚:归巢时因为天晚而感到遗憾、悔恨。
- 斜阳颓阁:夕阳西下,楼阁残破不堪。
- 可奈苍生:无奈,无可奈何。
- 障扇遮尘:用屏风遮挡灰尘。
- 围棋赌墅:玩围棋游戏并以此为乐。
- 苍生:百姓。
- 月黑流萤:月光昏暗,流萤飞舞。
- 西风黯(àn):形容西风吹拂时的阴郁、萧瑟。
- 鬼火星星:形容鬼火闪烁的样子。
- 更伤心南望:更加让人感到伤心的是向南张望。
- 隔江无数峰青:隔着长江的对面有无数座青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扬州慢》中的前四句。全诗通过描绘扬州被金兵攻陷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刻感慨。
首四句写扬州被金兵攻陷后的场景。诗人以“野幕巢乌”、“旗门噪鹊”等意象描绘了战争期间的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和不安。接着用“谯楼吹断笳声”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寂静与凄凉,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向对扬州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对比。诗人以“过沧桑一霎”为引子,回顾了扬州曾经的繁华和美丽,以及战争对其造成的巨大破坏。“又旧地芜城”则表明战争已经摧毁了这座城市原有的面貌,只剩下一片废墟和荒芜。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四句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诗人用“怕双雁、归来恨晚”、“斜阳颓阁,不忍重登”等词语描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但红桥风雨,梅花开落空营”等诗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的深刻感慨。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扬州被金兵攻陷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辛派词中的佳作之一,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