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熥
【注释】 送:赠别。陈平夫归六溪:陈平夫,人名。六溪,地名。 潮生野渡喧:水涨时,渡口发出阵阵声响。 离心数行雁:离别时,无数大雁南飞。 愁思一声猿:思念故乡的猿声让人心烦。 月暗迷前浦:月光昏暗,看不清前方渡口。 林疏见远村:树林稀疏,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 灯影里,相忆倍销魂:在灯影下,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陈平夫返回家园之作。首联写诗人送别陈平夫出城门
【注释】 仙霞:山名,在今浙江省境内。晓发:清晨出发。 短剑:短柄剑。古时文人常佩剑。 沽酒有长髯(lán):长须。指胡须较长的酒徒。沽,买酒。 故国山河尽:指故乡山水已无。 催出客:催促客人快走。 残月挂茅檐:指天刚亮,月亮还未完全落下,挂在茅屋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辛苦的古诗。 诗的前两句写早起上路的艰苦。“早起”,即天未明就起床。“肃行役”是说早早地起床上路
【注释】 1. 郡丞:官名,汉代始设,为九品中坚,掌一郡之政,辅佐郡守;魏晋以后称“长史”,唐代以后又改为“录事参军”。 2. 擢(zhuó):提升官职。 3. 河东:古地名,今山西永济县一带。 4. 斥卤(lǔ):指不毛之地。 5. 滹沱水:在河北省西部,是拒马河的支流。 6. 恒岳:指恒山山脉,在山西省东北部。 7. 关西:函谷关以西地区,泛指函谷关以西。 【赏析】
度西阳岭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态度。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如何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以及他如何通过这些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译文: 穿过西边的山岭 山峰极高,似乎没有路可走,只能披荆斩棘,雾气缭绕中行走。 千寻高的山路全是鸟道,四周只有猿猴声声。 田父挥犁而出,山僧倚锡迎客。 停下马
【注释】 小径:小路。隐丛薄: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之中。危桥:高耸的石桥。断云:云雾缭绕。前林:前面的树林。纷纷:落下来的样子,形容树叶纷纷落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一片竹林时,即兴吟咏之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点明“行”的目的地,次句写途中所见景物。三、四两句写路旁景色。五、六两句是诗人对所见所感的抒情。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小诗。首句以“小径”二字勾画出一条曲折幽深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诗题与作者: - 诗题:旗山勾漏洞 其四 - 作者:徐熥,字惟和,明代福建闽县人。他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有才名,但仕途不顺。他擅长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 2. 诗句释义: - 仙都在人境,一步一嵓峦。:仙都仿佛在人的世界中,每一步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峰。 - 怪石各有态,脩篁难计竿。:奇形怪状的石头各有其姿态,修长的竹子难以计算有多少根。 - 松烟烧处暖
【解析】 本诗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诗人借淮水东流的景色,抒发自己对人生短暂、知己难求的感叹。首联以“淮”字开篇,以“流无尽”写出了淮水的广阔与浩渺,暗含着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无情;颔联通过“存”“怜”“识王孙”,点明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颈联写诗人对重金回报的淡漠,反衬出他看重的是情谊而不是金钱;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遇的无奈。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深厚,意境苍凉高远,耐人寻味。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才过扬子渡,便觉气萧森。 - 才:刚刚。 - 才过扬子渡:刚从扬子江边走过。 - 萧森:形容空气清新或环境幽静。 - 意思是说,刚过扬子江畔就感觉四周的景色非常清幽宁静。 2. 地势分南北,江流自古今。 - 地势分南北:指地理位置上的区别。 - 江流自古今:指长江水流淌经的时间之长、历史的深度。 - 意思是说,扬子的地理位置在南北方向上有明显区别
【注释】 南徐:指南京,古为南徐州。除夕: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又称大年夜或岁除之夜。 倚棹:靠着船桨。 燕山:指燕山山脉,位于河北省中部。北望:指在燕山之北远望。 残岁:即除夕夜。今宵:今夜。 乡泪:指思乡之泪。当孤烛:意谓当孤灯独照。愁心:指愁苦的心绪。逐夜潮:随夜潮而动。 高堂:高堂,指高大的堂屋。白发:指头发变白,指年高。何意向云霄:意谓何曾想到高飞入云。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
【解析】 “黑发朝参懒”,意谓白发苍苍,已无心向学,但仍然每日早晨到朝廷去参拜。“听松枕石眠”意谓在松林之中,石头之上安睡。“才八斗”,指文才。“门下客三千”,意谓门下有三千宾客。“望气关常紫”意谓经常能看到紫气东来的景象。“挥毫草正玄”,意谓挥动笔杆,写文章。“自惭同侣笑,休觅孝廉船”,意谓自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那些门下三千宾客,所以不再寻求做官的机会了。 【答案】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