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
诗句释义 1 贤行颜叔:这里的“贤”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行”则是指行为。颜叔可能是指孔子弟子颜回,他以德行著称。 2. 亲承尼父:这里的“尼”指的是尼山,即孔子的出生地;“父”则是对孔子的尊称。尼丘山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也是孔庙所在地。 3. 志锐所期:这里的“锐”指锐气、意志坚定;“期”是指期望、目标。这句话表示孔子有着坚定的意志和远大的抱负。 4. 道尊是辅
【解析】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文宣帝和他的弟子的赞。任城建伯,其表曰选。淑问雅驰,才华清远。竞辰力行,爱日黾勉。孔教崇崇,令绪显显。 (1)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文宣帝和他的弟子的颂。此诗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文宣皇帝神武破六汗可汗碑》之题咏部分。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文宣帝与其弟子的颂。 任城建伯,其表曰选:任城王高氵胥被封为任城王,他的功德被记载在《魏书》中,其表称为“选”。 “淑问雅驰
【注释】 至圣:圣人。子祺安雅:子,指孔子;祺,祥和;安雅,和谐安详。擅誉:享有声誉。鲁邦:鲁国,古国的名,这里指孔子的故乡。启祚(zuò坐):开创基业。炜(wěi伟)矣:形容光明照耀。风猷(yóu由):指先贤们留下的教诲。时哉用舍:时机适宜则使用,不适宜则放弃。出伦离类:超越常人。后学:后来的学生、弟子。假:借鉴。 【赏析】 这首诗是赞颂孔子及其弟子的功德之作。诗中首先赞扬孔子的德才兼备
【诗句】 彼美邽子,先圣是承。 墙仞已及,堂陛将升。 良玉斯琢,寒水必冰。 锡壤平陆,茂实骞腾。 【译文】 那美如画的邦子,先祖们传承了它。 围墙已经高到足以到达,台阶即将登上去。 精美的玉石经过雕刻,寒冷的水一定结冰。 赐予肥沃的土地,茂盛的果实将迅速成长。 【注释】 1. 彼美邽子:指邦子的美景。 2. 先圣是承:先祖们继承了它。 3. 墙仞已及:围墙已经建到足够高的地步,可以到达那里。
【赏析】 此诗为《文宣王及其弟子赞》,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对孔子的尊崇和景仰之情,也是对儒家思想的宣扬。 首二句说“琅邪之伯,其惟子骄”。琅邪,即山东曲阜附近的琅邪台。这里用古地名指代孔圣人。子骄者,骄子也。意思是孔圣人在人们心目中,就像一位骄子的国君一样。“骄”字下得极为巧妙,因为骄字本指骄傲自大,但这里却用来修饰子,就突出了孔圣人谦虚、温和、温良恭俭让的品质,使读者对这位圣哲产生了一种敬畏感
诗句释义 1 惟禽之问:这是对文宣王及其弟子的赞美,"惟禽之问"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和成就像鸟类一样高飞远翔。 2. 从容其鲤:这里的"从容"可能指的是他们的态度平和,不急不躁;而"鲤鱼"通常象征着智慧和敏捷。这句话可能是在赞扬他们处事不慌、机智过人。 3. 求以异闻:这一句表明文宣王及其弟子追求的是与众不同的知识或见解。 4. 诗礼云尔:这里的"诗礼"可能指的是传统的诗歌和礼仪教育
【注释】 室家:指家庭。壮年:年轻的时候。无子:没有儿子。逐:赶走。信史:可靠的史书。全齐之俗:整个齐国的风俗。本来:指原始。厥初:指最初。师言:老师的话。可复:可以恢复。以学则知:根据学习才能知道。揆(kui)之:估计、衡量。宜笃:应该坚持。 【赏析】 这首诗是《文宣帝挽歌辞》中第一首,写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死后。诗的前四句说:家中年轻力壮时,没有儿子就该被赶出。这是对文宣帝长子高长恭的追忆
【注释】 文宣王:即北齐文宣帝高洋,字子如,小字阿那瑰,勃海郡东光人也。曾祖高欢,字贺六浑,后成为北齐的奠基人之一。父高澄,字元规,北齐武成帝高湛时曾任尚书令、司空等职,封渤海郡开国公。 弟子赞:指纪伯生对文宣帝高洋及其弟子们所作的赞颂之辞,其中也包含着一些赞美文宣帝的话。 【赏析】 这首诗是纪伯生为北齐文宣帝高洋和他的门徒们所写的赞语。赞语是对某人某事的称道之辞,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解析】 “石邑”指石崇的故乡,“石邑”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能知所尊”的意思是:能够懂得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懋”通“茂”,“有德”指有道德的人。“克述”意为继承前人的事业,“无言”意思是没有话可说。“鼓箧槐市,扬名里门”的意思是:在槐树集市上敲着箱子,名声传遍了整个村庄。“此道”指儒家学说或做人的道理,“久视”意思是长久地看,“彼美”指美好的事物,“长存”意思是一直存在
【注释】 遐想:远想。子期:指孔子弟子颜渊,字子渊,鲁国人。挟策:拿着竹简。圣帷:指孔子的帷帐。涉道是嗜,惟士可縻(mǐ):追求的是道德,只有品德高尚的人可以约束。在德既贤,在名乃垂:有了好的品德,就会得到好的名声。洋洋之风,逮今四驰:指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流传至今,仍然广泛传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孔门弟子颜渊的赞美诗。颜渊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谦虚、谨慎、诚实、好学,有高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