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
【注释】 文宣王:汉景帝封孔子为褒成侯,后人以“文宣”称孔庙。 弟子:指孔门的弟子们。 赞: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颂扬某人或某事。 挺生:出类拔萃、杰出之意。 道德之门:指道德的门户。 佩服:推崇、尊崇。 至论:最正确的见解。 鲤则弟昆(qūn):指孔子的弟弟孔鲤,字伯鱼。 三得三亡:比喻得失反复,变化无常。 所问殊温:意思是所问的问题很温和,和颜悦色。 君子归宓:指孔子对宓子贱的赞誉。 义不掩恩
【注释】: 文宣王:即魏文帝曹丕(公元187年-226年),字子桓,一名元深。 其弟子:指曹操的孙子曹植。 赞: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多用于歌颂某人或某事。 刚毅近仁:形容一个人性格刚强,有仁爱之心。 志操莫渝:形容一个人的志向和操守坚定不变,不会改变。 匪祝鮀:不是祝融。 面岂子都:面,这里指面貌;子都,是古书上记载的一个人物,姓子名都,因以子都为喻。 有一于此: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点优点。
【注释】 1. 子敛受封:子敛是孔子弟子有若的儿子,曾为鲁国司寇,因事得罪被拘禁于监狱中。后获释。 2. 爰居武城:居住在武城,武城位于今山东费县西南。 3. 亹(wěi)亹(wěi):勤勉的样子。闻:通“敏”,聪颖,聪明。 4. 翩翩(piān piān):形容才德出众。 5. 抠衣时习:指随时学习,不懈怠。 6. 诞敷孔教:广泛传授孔子的学说。 7. 爵里疏荣:爵位卑微而地位尊贵。
【注释】 开国:创立国家,这里指建立北魏王朝。乘氏: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德:德行、品德。彰:显著。参稽:考察,审查。百行:各种行为,指人的各种品行。赞理:辅佐治理。三纲:儒家提倡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封建社会里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自拔:独立自立。行闲:指隐居生活,不受世俗的干扰。荣名:光荣的名字。蔼蔼:形容人多,这里指历史久远。历久弥芳:形容名声长久不衰,芳香永存。
【诗句解读】 1. 仰止狄皙,抱负渊通。 - 注释:仰止,意为仰望。狄皙(di qi),可能是人名或地点名。“抱负渊通”形容人的志向深远且广博。 2. 游泳德化,扬厉素风。 - 注释:游泳,比喻德行如水般润物无声,渗透人心。德化,指道德教化。扬厉,意为发扬光大。“素风”,通常指自然之风,这里可能指正直之风或者朴素的风格。 3. 伟识既异,持教乃隆。 - 注释:伟识,非凡的见识。既异
诗句解析 1 肃肃曹伯:这里的“曹伯”指的是历史上的曹操,字子文,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北方建立魏国,因此被称为“魏侯”。 2. 王室之裔:表示曹操是汉朝皇室的后代。 3. 积习乐道:意味着曹操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4. 切瑳明义:“切瑳”意为琢磨,这里比喻曹操深思熟虑,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明义”则是指明白道理,懂得正义。 5.
【注释】 文宣王:北齐文宣帝高洋,谥号为宣帝,故称文宣王。 壤伯:指汉光武帝刘秀的臣子赵晔,字壤伯。 圣徒:圣人之徒。 执经请益:拿着经书向别人请教,以求学问。 载道:承载大道。 诗书规矩:指《诗经》《尚书》及儒家礼仪等。 楷模:榜样,典范。 得时:得到适当的时机。 领袖:领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歌,歌颂文宣帝高洋及其弟子们的德行和才能。首句“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文宣王及其弟子的赞诗。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褒锡朱虚,在器轮舆: 这句诗描述了文宣王及其弟子被赋予尊贵的地位,如同车轮和马车一样,承载着重要的使命。"褒锡"意味着赏赐、赞誉,而"朱虚"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称号,代表了他们的尊贵与荣耀。 2. 儒室振领,圣门曳裾: 这里描绘了文宣王和他的弟子们如何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各项中文化信息来分析。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周衰伪隆,政在群公。 廉耻道微,家臣聿崇。 不为屈节,撝默自容。 子于是时,凛然清风。 译文: 周朝衰败,伪诈繁荣,国家政权掌握在群公手中。 廉耻观念淡薄,家臣的权势日益增长。 不向权贵低头屈节,保持沉默而自我宽宥。 你在这个时候,凛然如一股清风。 注释: ①文宣王
【注释】 文宣王:指北朝的文宣帝。 尔:代词,你。 嗣:继承。 标奇:突出、超群。 行为世范:行为成为世人的典范。 行:行为。 为:作为。 师:老师、师傅,这里指学者。 请车诚非:指送葬时用的车马,并不是为了给死者使用。 顾匪其私:意思是说,这不是为了照顾自己。 慈:慈爱,这里指孝子对父母的感情。 【赏析】 这首小诗是作者为文宣帝的碑铭所作的序言。文宣帝是北齐的开国皇帝。此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