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达磨西来,添盐减酱。 达磨祖师从印度东来,在华弘扬佛法,后人为了便于理解,将佛教经典译成汉字,称为“添盐减酱”。 后代儿孙,千般万样。 后代子孙们,对佛教的理解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谁信棋盘石,元在凌霄上。 棋盘石是佛教的象征之一,棋盘上的棋子象征着生死轮回。棋盘石本在凌霄之上,后来被人们发现。 山僧恁么道,已是龟毛长数丈。 山中的僧人这样说,龟毛的长度已经有好几丈了。 赏析
【注释】 偈颂:佛教经文的唱词。七十六首: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七十六种佛性。见通:看见通透。牖(yǒu):窗户。生碍:产生妨碍。簸箕(bò jī)有唇:簸箕是盛物用的工具,有口,所以称其有“唇”。洞庭:即太湖。盖:遮蔽。 【译文】 窗子能见到外面的世界,但墙壁却阻碍了视线。 簸箕虽然有口,但湖面却没有遮盖。 【赏析】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窗前看到的景色与所想的景色之间的差距
【注释】 偈颂:佛教中一种韵文,用来唱诵佛经或讲说教义。七十六首:唐代诗人贾岛作的一首偈颂。其内容为:僧言下生便有缘,宿觉名僧不自传。土床石枕无何事,长在人间作道人。此偈颂以“土”和“僧”为主题,通过描绘僧人的形象、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颔下:下巴下方。髭须:胡须。净饭宫中:即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位于古印度。悉达:即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名叫悉达多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它描述了雪峰山的景色和佛教中的道理。以下是对每一句的注释: 1. 雪峰发九重圣箭,谁敢当锋。 - 雪峰:指的是雪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面。 - 九重圣箭:比喻雪峰山上的山峰如同射出的箭一样高耸入云。 - 谁敢当锋:谁敢挑战或面对这样的山峰? 2. 三圣跃透网金麟,应无杂食。 - 三圣: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三贤”或“三宝”(佛、法、僧)。 - 跃透网金鳞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如下: 径山结夏,不论功过。 饭来展钵盂,困则伸脚卧。 纵有千人万人,只消一个半个。 岂不见流支要打胡达磨。 译文: 在径山结夏时节,我们不管功劳大小。 吃饭时把碗放下,困了就伸腿睡大觉。 即使有千人万人,也只需要一个半个。 难道不是像流支一样,要打胡达磨吗? 注释: 1. 径山结夏:指佛教僧人在夏季期间进行的一种修行活动,即在径山这个地方静修。 2. 不论功过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五十 一年十二月,月月有月半。 何独喜中秋,一时争赏玩。 人人尽道十分圆,我道依前缺一半。 【注释】: 偈颂:佛教的一种唱诵经文的文体。《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云:“如人作佛事,先须作倡伎,若人不晓者,即唤作偈颂。”《大乘起信论》云:“偈颂者,是诸法之证义也。” 偈:诗的序言或说明,用韵语写成,内容多是赞颂、劝诫等。 七月十五日: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 月月有月半
注释: 1. 健时要坐禅:在身体强健的时候,应该坐下来修行禅定。 2. 困时要打眠:在身体感到疲惫时,应该休息睡觉。 3. 肚饥须吃饭:肚子饿的时候,应该进食充饥。 4. 陆地要行船:在陆地上行走时,需要像在海上航行一样小心谨慎。 赏析: 这句偈颂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自然规律,适时休息和运动,以保持身心健康。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注重养生之道,不能一味追求事业成功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四十三 只个丛林粥饭僧,滥膺徽号愧无能。临风将底祝君寿,遥指南山千万层。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门的敬仰之情。诗中用“只个丛林粥饭僧”比喻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僧人,而“滥膺徽号愧无能”,则表现出自己虽然接受了高高的名号,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没有做出什么贡献。最后一句,“遥指南山千万层”,则是以山喻人,表示自己虽小如山林,但依然有着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远大的志向。 【赏析】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三十八 恍惚(1)忽忽,杳冥(2)冥冥,非精(3)非物(4),非佛(5)非心(6)。 缺齿老胡得之而不识,飏(7)在乎嵩山之阴。 诸人还识得么,水上青青绿,元来是浮萍(8)。 “恍惚”是形容神志不清,精神恍惚的样子。“杳冥”指幽深寂静的境界。“非精非物”,指不是凡俗的实物,不是一般的物体。“非佛非心”,意即不是佛教中所说的佛和佛教徒的心。这里说
注释:雪峰是雪白色的山峰,睦州是地名。杨歧是地名,栗棘蓬指的是树丛荆棘丛生的地方,东山铁酸馅指的是石头上的酸馅子。多处添加了树木,少处减少了树木,留下的是翠绿色的岩石,像是眉毛盖住了眼睛。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景色。首句“雪峰辊毬”中的“雪峰”指雪白的山峰,“辊毬”是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项目,用来形容山峰的巍峨壮观。接着以“睦州担版”来表达睦州地区的特色。睦州在今天的浙江省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