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谢王太博 贵不忘贫贱,华缄到弊庐。 分明如国史,子细似家书。 情有千重在,词无一字虚。 未谐亲谢去,东望但踌蹰。 注释: 谢:辞别。 贵不忘贫贱:指即使身居高官显贵也不忘平民百姓。 华缄(jiān)到弊庐:指书信用华丽的封套寄到简陋的住所。 分明如国史,子细似家书:意思是说这封信的内容就像国家史书一样清晰明白,又像家常书信一样细致周到。 情有千重在:指内心情感丰富复杂。 词无一字虚
送魏庄赴举 再战去何如,羸僮逐蹇驴。 路贫多捧刺,学富少担书。 已念离家晚,仍忧取事疏。 西风酒旗下,欲别更踌躇。 注释: 1. 再战去何如:指再次应试的前途如何。 2. 羸僮:指身体虚弱的仆人或奴仆。 3. 蹇驴:指跛脚的驴子,形容行走困难。 4. 路贫:道路艰难或贫困。 5. 捧刺:古代考试中,考官批阅试卷时,应试者会送上小礼物以讨好考官。 6. 学富:学识丰富。 7. 家晚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啄木鸟二首”,这是考查对诗句的鉴赏,包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分析等。考生应先读懂全诗,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答案】 译文:啄木鸟爪子锋利嘴巴尖锐,残阳下更勤快地啄树;树林里蛀虫被消灭得一干二净,它的肚子饿也没关系。它形小却越过槐树的街巷,声音高亢却接近草堂
暮春雨中作 独院信寥寥,蚕生谷未苗。 残春无数日,积雨复连宵。 不恨流光速,唯伤去圣遥。 那堪当此景,时见落花飘。 注释: 暮春雨中作:在暮春时节的雨中写下这首诗。 独院信寥寥:独自住在空旷的院子里,显得格外寂静。 蚕生谷未苗:春天到了,蚕开始孵化,但田地里还没有种下秧苗。 残春无数日,积雨复连宵:春天的余晖逐渐消退,而连绵不断的雨水又将夜晚笼罩。 不恨流光速,唯伤去圣遥
【注释】 1. 蹇藏用:人名。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晋文公都城。 2. 蜀客:指四川人。贫游:在外地做客。晋,今山西、陕西一带。 3. 木落空:树叶落光了,山野空旷无物。 4. 虏寇:侵扰边关的敌人。 5. 俗俭:风俗简约。尧风:尧的风范,这里指尧舜时代淳朴的社会风气。 6. 雁急长天外:大雁南飞,飞得急,好像从天空中伸向远方。 7. 驴迟落照中:赶驴的人走得慢,落日在他身后,天色已晚。 8.
【注释】 绛郡:即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政闲:政事清闲。 闭门:指家不出门,过着隐居的生活。 马嘶花下路:马在花树下鸣叫,形容春天的景色。 犬睡月中村:狗卧在月光下的村庄里,形容夜晚宁静的乡村景象。 擎书卷:手捧经书。 挈酒樽:手提酒杯。 行春:外出游玩。 隐逸:隐居。 动吟魂:激发了诗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人们生活的诗。首句“绛郡政闲闻,人家可闭门”写出了绛郡的清静和人民的安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怀寄眉山知县王辟寺丞" - 注释:怀念并寄希望于王辟寺丞(即眉山知县)的品德和能力。 -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王辟寺丞的敬仰和期待。通过“怀寄”这一动作,表达了作者对王辟寺丞的深厚情感。 2. "仲先别仲通,长忆又长慵" - 注释:仲先(即王辟)离开仲通(可能是指朋友或同事),长时间地怀旧和懒散。 - 赏析:反映了作者在离别后长时间内的情感状态,既怀旧又感到懒散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驴瘦懒加鞭,迟迟念独还 - 注释:“驴子因瘦而懒得再赶路。” - “迟迟”表示迟缓、犹豫。 - “念独还”表示独自返回。 - 译文:因为驴子瘦了,所以不再催促,只是迟疑地想着独自一人回家。 2. 听鸡行晓月,叹雉过春山 - 注释:“听到公鸡在清晨鸣叫”。 - “行晓月”指的是在早晨月光下行走。 - “雉过春山”指的是雉鸟飞过春天的山峦。 - 译文:听到公鸡在清晨啼叫
谢张中允见访 园林花未发,岂是为游春。 深愧青宫客,先寻白屋人。 儿童惊茜绶,仆隶笑纱巾。 踏雪携诗谢,朱门必许亲。 注释:谢张中允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朋友,他邀请李商隐来作客,于是李商隐写了这首诗。首联写谢张中允的来访令作者十分感动;颔联说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却去拜访一位布衣朋友,有违自己的身份;颈联描写仆人和孩子们的反应;末联写感谢之情。 赏析: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绮丽、含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他对鹤的喜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喜得华亭鹤 “喜得”表示非常高兴,因为得到了华亭的一只鹤。华亭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指这个地方的人或物。 2. 看承过所宜 “看承”在这里可能指对待、照顾的意思,而“过所宜”则意味着超出了它应有的待遇或条件。这里表达的是鹤得到的特殊关照和待遇。 3. 防饥先种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