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诗句解析 1 书草屋壁 - 这是一句诗,表达的是作者将他的所见所思书写在草屋的墙壁上。这里的“书”是动词,表示书写或记录;“草屋”是名词,指的是作者的住所。 2. 天地无终穷,万物乃刍狗 - 这两句表达了宇宙和万物都是短暂、无常的观念。"刍狗"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用的草制偶像,比喻为没有生命的物体。这里强调了万事万物的短暂性和虚幻性。 3. 勿夸杏为梁,何如瓮作牖 - 这两句是在比较两种不同的结构
明月愁人夜未央,篷窗如画水浪浪。 何处笛,起凄凉。 梅花喷作一天霜。 注释:明月照耀着整个黑夜,让人感到愁绪万千;篷窗外的风景如同精美的画作一般,水面波光粼粼。不知从何处吹来凄凉的笛声,将夜晚的氛围渲染得更加忧郁。梅花盛开,仿佛能喷出一片雪花,给整个夜晚增添了一层寒霜的气息。 赏析:此诗以“明月”和“篷窗”为引子,营造出一个宁静却略带忧郁的夜景。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笛声带来的凄凉之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游金山寺》。 诗句释义: 1. 长江气势何雄雄,波心幻出青莲宫。 2. 江流万古浮不去,疑有根蒂谁能穷。 3. 溯流远见一培塿,传闻壮观疑谈空。 4. 风帆渐迫惊诡异,金碧还绕深蒙茸。 5. 小船破浪与客去,系缆阶石穿玲珑。 6. 门前笔架水面立,波涛日夕相撞舂。 7. 重楼复道费登陟,面面奇怪陡不同。 8. 丹徒西望耸观阁,淮海大块居其东。 9. 倚栏檐外水转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题目为《送沈保叔国谕试艺右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读书读心不读迹(注释:读书是为了理解其精神内核而不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得失。) 译文:通过阅读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仅仅注重文字的表达形式。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表面的文字,而在于理解其深层含义。这是对读书态度的一种反思和提升,鼓励人们深入思考,而非浮于表面。 2.
【注】 1.阳羡:今江苏宜兴。 2.惠山溜:今无锡惠山泉。 3.陆鸿渐:唐人卢仝,号鸿渐。 4.卢玉川:同为唐人卢仝,名玉川子。 5.春风:春日和煦的风。 6.社雨:指清明时节的降雨。 7.雀舌:茶叶名。嫩芽尖细如雀舌。 8.嘉树:良种茶树。 9.罗浮:即罗山,今属广东,产茶著名。 10.北山:位于福建武夷山。 11.古丘神所授:传说是仙人遗留下的神迹。 12.以泉名郡天下传:因泉水而闻名于世。
【注释】飘忽:飘荡。长鱼:长浪。牢系缆:拴住船缆。蓼花湾:在今江苏太仓县西南,因水中多蓼花而得名。 【赏析】此词描写了一幅水乡渔父的图画:狂风骤作,长浪滔天,船帆随风翻飞,渔人紧束缆绳,驾舟于蓼花湾中,与鸥鹭为伴,悠然自得。全词语言朴实流畅,意境开阔,格调清新自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诗歌的能力。解答时必须熟悉所给诗句,同时注意理解诗意,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烟浦回环几百湾”,写渔船的停泊之处是“烟浦”。在作者眼中,“烟浦”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他以“数百湾”来描绘它,表现了烟浦之小和水道之长,同时也表现了烟浦的幽静。“无人知此橛头船。”这一句中,“橛头船”是渔父所用的一种小船,“橛”是船头的一种形状
【注释】 野缆:野外的缆绳。石笋江:指长江西陵县石城山一带,多有峭壁直上如笋状的岩石。旁人:指旁观者。争看:争相观看。老眉庞(páng):形容人苍老了。飞来:忽然飞来。白鸥双:指两只白色的鸥鸟。 【译文】 在长江西陵县石城山一带,野外的缆绳闲放着,人们争相观看那苍老了的老者,铺月席,展风窗。 飞来何处白鸥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渔父的词。首句“野缆闲移石笋江”
【注释】: ①渔父词:古代诗词中写渔夫生活、情趣的作品。“十三首”,这里指作者的一组诗作,共十三首。渔父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创作的组诗,共有三十二首,因作者自称“烟波钓徒”,故名。 ②万里长江一钓丝:意即只有一条细如线的鱼竿,才能在万里长江上垂钩捕鱼。钓丝细长,用以比喻渔父的钓竿。 ③萧萧蓬鬓任风吹:意即任由风将白发吹拂成蓬松的样子。“萧萧”形容风吹的声音,“蓬鬓”指头发蓬松。 ④微雨过
这首诗描述了渔父在江渚春风澹荡的美景中,斜阳芳草中鹧鸪飞翔的景色。诗中的莼菜滑、白鱼肥描绘了渔父捕鱼的丰收景象。最后一句“浮家泛宅不曾归”表达了渔父对渔家生活的满足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江渚春风澹荡时,斜阳芳草鹧鸪飞。莼菜滑,白鱼肥。浮家泛宅不曾归。 注释:江渚 - 指江河之中的小洲。 澹荡 - 轻缓流动的样子。 斜阳芳草鹧鸪飞 - 指夕阳下,芳草间,有鹧鸪飞翔。 莼菜滑,白鱼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