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棠
晓嶂猿开户,寒湫鹿舐冰。 当空吟待月,到晚坐看山。 一年三领郡,领郡管仙山。 译文: 早晨的山峰被晨雾缭绕如同屏障一般,山中之猿在洞口窥探着外面的世界;山中之水冰凉清澈,鹿群在岸边舔食着冰雪。 夜晚时分,诗人独自仰望天空等待月亮的出现,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到房间静坐观赏周围的山水。 诗人每年三次担任郡守之职,而郡守的职责正是管理并守护那片仙山。 诗句赏析: 1. “晓嶂猿开户” - 意象分析
【注释】 故杨:指唐代太尉杨国忠的旧居。太尉,官名。唐朝时,太尉是三公之一,地位崇高,权倾朝野。垂功:指留下功绩。唐玄宗开元年间,杨国忠任宰相,为政暴虐,百姓深受其害,但杨国忠本人却贪赃枉法,肆无忌惮。后被安禄山所杀。于唐道:指在唐朝的政治道路上。唐,指唐朝。道,指正路或大道。隆:兴盛。此二句谓杨国忠虽已死去多年,但其政治生涯仍可从他的故居中看出一些痕迹。一川:指杨家庄园所在的地区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城叠连云壑: 这句描述了城墙如同重叠的山峦,延伸至云端。"城"指古代城市或城堡,"叠"表示层次感和密集性,"云壑"则描绘了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一种壮丽而深邃的感觉。 2. 人家似隐居: 这里的"人家"指的是居住在城下的居民,他们的生活状态被形容为像隐居一样简朴而远离尘嚣。"隐居"一词通常用来形容避世修行或隐居山林的人,这里可能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3.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留别故人,是作者的一贯作风;而此诗又不同于其他送别诗。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情”为经线,以“景”为纬线,纵横交织,浑然一体。全诗四句,前二句为“情”,后二句为“景”。“情”与“景”的交错运用,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和无限眷恋之情。 其一,首句“殊立本不偶”,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与世不合的情怀。“本”,根本、根源,指自己的志趣所在
【注释】 出塞门:指边塞的关口或城门。戎虏:指胡人。防兵:守卫边境的士兵。 山多:指山多草木,可以藏匿。曾:同“增”,多。 奔沙势异尘:意思是说,狂风卷起的沙石像尘土一样飞扬。片时:一刹那间。万虑:千万种思绪。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一位从边塞归来的老将,在回程途中,看到家乡山川的变化,感慨万千的心情。首二句写老将身经百战,对胡人心存警惕;后二句写山多草密,路险难行
银州北书事 南辞采石远,北背乞银深。 碛路虽多险,江人不废吟。 雕依孤堠立,鸥向迥沙沈。 因共边人熟,行行起战心。 注释: 1. 南辞采石远:南指南方的采石地区,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或他曾经去过的地方。2. 北背乞银深:指北方的银州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目前居住或工作的地方。3. 碛路虽多险:碛路指沙漠中的路,多指艰险的道路。4. 江人不废吟:江人指的是在江河附近的居民,他们不废弃吟咏
【赏析】 此诗以“寄”为题,意在表达诗人对朋友赵能卿的关切之情。全篇写自己与友人同病相怜、相互慰藉,抒发了因时世艰难而产生的苦闷和无奈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而感情深厚,风格沉郁,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特色。 首联“我命同君命,君诗似我诗”,点明二人的相同命运,同时表达了彼此的同情和关怀。这两句话不仅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还传达了他们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颔联“俱无中道计,各失半生期”
夏州道中 在茫茫大沙漠中行进,渐渐远离了赫连城。 堡子和烽火台遥相呼应,河流在不断地移动。 听不到蝉鸣声,柳枝也被砍断。有敌人像防守的士兵那样出现。 忍受不耐饥寒的逼迫,终究是谁到达这里行? 注释: 夏州:古地名,今陕西省横山县东南一带。 堡迥烽相见:堡子是边防军事设施,烽烟是报警信号。见,通“现”,出现。堡子和烽火台遥相呼应,指夏州道上有许多烽火台。 河移浪旋生:河水流动改变了方向。浪旋生
题郑拾遗南斋 【注释】郑拾遗,即郑畋。南斋,指唐僖宗时翰林学士院。此诗是诗人对郑畋的颂扬之作。 【赏析】郑畋,字明府,荥阳(今属河南)人。曾为右拾遗,以谏阻僖宗逃难不果而遭贬谪,后任荆南节度使、检校司徒。大中二年(848)入为刑部侍郎,不久改兵部侍郎、判度支,又改京兆尹、御史大夫等职,封鲁国公。大中五年(851),因事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大中七年(853),赦还,卒于长安。郑畋为人正直,有才能
东归次采石江 诗人在旅途中到达了采石矶,这是长江入江口的地方。 东下经牛渚,依然是故关。 诗人沿着大江东下,经过牛渚矶,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孙权设防的地方。 客程临岸尽,乡思入鸥闲。 诗人的旅程即将结束,他站在岸边,眺望远方,思念家乡。他的乡思随着鸟儿飞向天空,消散在无边的云海之中。 雨涨巴来浪,云增楚际山。 大雨滂沱,江水上涨,波浪滚滚;乌云密布,天空昏暗,山峰叠嶂。这些景象都映衬出诗人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