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董季友属题其母杨太夫人麻姑载酒画帧 梁溪三杨盛文藻,生晚吾及见女孙。 笄年随宦老就养,诗画清丽知渊源。 曩交仲子爰及季,隔幔时获聆清言。 为图散花会微旨,忏除结习皈祇洹。 谁知桑海并亲见,此画无亦元机存。 神仙狡狯夺造化,平陆胥溺能勿援? 尘扬水浅故眼熟,傥起昏垫开衢尊。 人天十载百感集,剩对季子追梦痕。 画中有诗况手泽,仙坛记在试一论。 赏析 1. 诗句解读与译文: -
云冈山石窟寺 戴石塞上山尽童,皱云特起森玲珑。 谁开奇想凿混沌,十窟鳞比只洹宫。 梦游伊阙老未践,到此目豁先河功。 佛高百寻小径寸,周阿匝宇穷镌砻。 真君坑僧网偶漏,昙曜忍死存大雄。 法轮重转发宏愿,石寿什伯泥与铜。 乘舆数临祷雨验,谁遗都洛捐云中? 魏书郦注了可证,剥泐强半埋蒿蓬。 当时伟丽绝一世,植福役遍中原工。 要知陵谷有迁变,自古不坏惟真空。 仁皇神武岁绝幕,驻跸瞻礼岩穹窿。
【注释】 (1)望:指农历的五月十五日。 (2)六月望后:指农历的五月初十以后。 (3)匏庵:即王文诰,字匏庵,号秋崖,山东诸城人,明末学者、文学家、史学家,与顾炎武齐名。 (4)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王文诰给幼学点嘿园的书信。 (5)为戒坛潭柘之游:指为游览潭柘寺而作的准备和准备过程中的感想。戒坛:即戒坛寺,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的潭柘寺中,是明代皇帝为僧人们讲授佛经的场所。
【注释】 冻云作雪(wēn)雪作水:比喻雪花纷飞。 明日残英昨初蕊:形容花期短暂,刚刚盛开就要凋落。 晴窗煮茗对盆梅:形容在晴朗的窗前煮茶,欣赏盆中的梅花。 安用浊醪浇垒块:意思是说,不需要用浑浊的酒来浇灌那些不如意的事情。 卌春:一春,一年。 爨下枯桐剩焦尾:意指炊烟袅袅,只剩下烧焦的尾巴。 我修禅课皈净土:意指我在修行时,皈依了佛教。 君爱清歌听北里:指你喜欢听北方的歌谣。 乾坤自古一剧场
【译文】 一生爱好山水,岁末听泉嚼梅蕊。 闲鸥所得只忘机,老马何心更历块? 造物惜沟断,偏遣送春到婪尾。 葵藿枯死终向阳,松菊虽存忍归里? 读《集元诗百首》,清泪如铅心见子。 金鳌退食剩密记,蕉园焚稿悲往轨。 杜鹃老病犹再拜,鸡鸣风雨何能已? 天运例贞元,可奈孑黎苦疮痏。 昨者夜吟庭堆盐,不管晨炊盎无米。 同声喁于张与周,叠韵尖叉清且美。 西山积素正向霁,何不忍冻再随喜? 记得盛秋连辔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前往戒坛潭柘的游历经历。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1. 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 六月之后,作者接到了友人的赠书并约定了一起去戒坛潭柘游玩。作者先行一日到达目的地,共逗留三日才离开。 - 六月:指农历的六月。 - 望后:过了端午节之后。 - 匏庵芝南珍午贻书: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 幼点嘿园:一个地名,可能是作者朋友所在的地点。
【注】《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此诗为作者在六月望日后,与友人戒坛、潭柘游览的纪实。 【注释】1. 匏庵:指王芝南。2. 子黄子:指张先之。3. 松:即苏轼,时年五十七岁,贬谪黄州。4. 伟兹石墀侧:指东坡曾于大堂廊柱上刻下自己的字句。5. 龙德妙屈伸:指苏轼曾在大堂廊柱上写下“龙德”二字。6. “隆中不遇主”句:指诸葛亮隆中对策,刘备三顾茅庐
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 译文:六月初八日,我到达戒坛潭柘,与张芝南约定一起去玩。我提前一天到了那里,住了三天就回来了。 注释:望,即农历每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匏庵”是张芝南的号,他字仲和,是元代人。“斋”是斋室,这里指他的住所。“珍午贻书”是赠给我的信。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戒坛潭柘之行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六月望后,与好友芝南珍午、幼点嘿园相约去戒坛潭柘之游,先一日到达三宿而归。诗中写自己游览的经过和感受。 首联“幽寻缘避炎,远涉正当暑”,是全诗总纲,说明此行是避夏炎,远赴潭柘山,正当盛暑。 颔联“僧房午炊具,倚树久延伫”承上启下,写初到潭柘山的情景:寺庙里已备好午餐,我靠在树下久久等待。 颈联“朋来先就松,静籁入笑语”,写友人的到来:朋友们在松下等候,清风吹拂着松涛声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颖生重葺环翠楼成寄题 - “颖生”指某位文人或诗人。 - “重葺”表示重新修建。 - “环翠楼”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建筑或景点。 - 整句意为:颖生重修环翠楼,以此作诗题赠。 2. 乌山一角青,我春复我秋。 - “乌山”可能指的是地名或山名。 - “一角青”形容山的一角显得格外清晰、生动。 - “春复我秋”表达了时间流转中,春天与秋天不断重复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