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伏波有名言,穷老益坚壮。 - 关键词解释:伏波,指汉代名将马援。“名言”指的是他留下的教诲和遗训。“穷老益坚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精神反而更加坚定、旺盛。 - 交君垂卌载,晚顾际板荡。 - 关键词解释:"交君"可能是指与君主或上级的交往。“卌载”是两年的意思,表明已交往两年。“板荡”通常用来形容国家动荡不安。 - 平生尽信书,自笑不知量。 - 关键词解释
梁节庵六十寿诗 这首诗是给梁节庵六十岁生日的祝寿诗。梁节庵,名不详,字子美,明末清初诗人,有《梁子美诗集》。诗的原文如下: 拜赐出禁闼,万荷香袭衣。 芳华倾路人,心苦谁与知? 百昌遂所性,岂不在及时。 愔愔海西庵,坐送白曰驰。 孰云致身早,一斥看群飞。 圣颜幸再瞻,风汉终尔疑。 明楼声彻天,惜诵馀郁伊。 心知霜霰至,兰艾等一萎。 露根不改香,大钧庸有私? 故当侪寒松,无为伤枯葵。 译文:
荔湾一尊话,未壮君已髯。 服官却复辞,山泽甘终淹。 相思千里会,淞波摇明蟾。 岂图温室中,长岁如鲽鹣。 注释:在荔湾(今广州荔湾区)饮酒畅谈。我虽年事已高,但志气未减,鬓发已斑。虽然担任官职,但却辞官归隐了。我想和你一起隐居山林,度过余生。你思念远方的亲人,我在千里之外与你相会,月光映照的江水摇曳着皎洁的月亮。没想到你竟然在温室中过着安逸的生活,而我则像鲽和鳡一样生活得非常艰辛。 劝讲日不给
注释 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 这是在说,我六月份的时候和匏庵、芝南一起到戒坛潭柘游玩。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庭中,有《水调》数阕,以天问和之 这是说,八月十五的夜,我在庭院中玩赏月亮,写了几首词,叫《水调》,又作了一首,名叫《天问》。 八年不到山,间阔抵卌载。 眼明对松栝,世换怜我在。 辽金岁且千,曾不柯叶改。 皎然受命正,未死终磊磊。 嗟予有涯生
炼云作花不作水,花故非花蕊非蕊。 天上的云彩像是花朵一般绽放,但是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花朵和花蕊。 天宫欲放世光明,十万修罗扫蓬块。 天宫即将放出世间的光芒,让无数修罗(神话中的一种恶鬼)清扫着蓬蒿和石头。 都人盼雪最三九,今年冬至值月尾。 人们都盼望着下雪,特别是三九天的时候,今年的冬至正好在月末。 一阳井底回未回,飞度龙沙倏千里。 阳气开始回升,从井底升起,飞越龙沙,忽然间已经跨越了千里。
姚叔节解元属题张亨甫先生题寄按察公石田画卷 过庭耳熟姚张交,诗稿受寄更三朝。 象贤抱持兵火际,卒就微禄为写雕。 枣梨捆载千里致,归告家祭辞折腰。 我寻棠茇后一纪,洄溯风义江天遥。 晚丁澒洞再觏子,尚手此卷珍松寥。 当时题赠事偶尔,世患腾遝来如潮。 溪山胜画孰竞隐,何地干净如僧寮? 穷通修短等一覕,万劫要恃平生要。 百年可作大父行,故家文物犹票姚。 注释: 过庭耳熟姚张交:过庭,庭院;耳熟
诗句释义: 1. 画尘论奇画更奇,不似而似世鲜窥。 - “画尘”指的是绘画作品中的尘埃,这里用来比喻作品本身,“论”指评论,“奇画更奇”表明画作超越了普通,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似而似”意味着画作虽不像自然界的事物,但给人以强烈的感觉,好像真的存在一样。“世鲜窥”表示世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或欣赏这种独特的美。 2. 槎枒肝肺偶一吐,华光叙衽况补之。 - “槎枒”是指参差不齐的样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览一斗泉憩华严洞归过十方院白牡丹正盛开 - “览一斗泉”可能指的是游览一处泉水,这里“斗”可能是对数量的夸张。 - “憩华严洞”中的“憩”是停留的意思,表示在华严洞休息或小憩。 - “十方院”通常指佛教用语中代表所有方向和方位的寺院,这里特指一个美丽的地方。 - “白牡丹正盛开”描绘了牡丹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2. 寺后微径循涧阿,石厂出林如补陀 -
这首诗是谢节庵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朋友赠送玉菌的感激之情。 第一句“陵山雨过菌迸生”,描述了玉菌在雨水之后生长的情景。陵山指的是高山,雨后阳光照射在山间,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了玉菌的生长条件,使其迅速生长并冒出地面。 第二句“故人茹薇配作羹”,提到了玉菌可以作为食物,与蔬菜一起烹饪成羹。这里使用了“茹薇”这个词,可能是指一种野生蔬菜,而“配作羹”则表明玉菌可以用来做菜。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泰山时所写,表达了他面对峻峭山峦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下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1. 登岱同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兄弟 - 译文:我们一起登上泰山。 - 关键词:岱、伊仲平、徐梧生、榕生 - 注释:岱,指泰山;伊仲平、徐梧生、榕生,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伴。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攀登泰山的豪情壮志。 2. 南下随涧流,路回涧忽避 - 译文:我们顺着山谷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