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翎
诗句释义: - 碎虫零杵秋声搅,今夜西风。吹冷离鸿。为问珠江路万重。 - 解释:“碎虫零杵”指的是秋天里蟋蟀的鸣叫声和捣衣时杵落下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秋声搅”强调了秋风的寒冷与萧瑟;“今夜西风”表明此刻是秋季的夜晚,西风吹拂着万物;“吹冷离鸿”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被秋风催发向南方迁徙的情景。 - 双环静掩秋衾薄,窗影微红。幽梦惺忪。人隔蛮烟瘴雨中。 - 解释:“双环静掩秋衾薄”
【注释】 清:清净。虚:空无。府:府主。镜:指月亮。影:影子。团圞:团团的月影。玉兔:月亮的别称。生:生长。青桂树:传说中月中的桂树。金蟆(音má):《山海经》说:“西方蓐收执赤龙尾,以施霜杀,使为害者灭”。《山海经》又说“白帝子居西王母帐下,白帝赐之白玉环,号曰白蝯。”这里指金蝉。爬上白云端:金蟾爬上了云霄。风骨最高寒:形容月亮高悬于夜空,光芒四射,令人肃然起敬。《晋书·天文志》载
注释: 1. 浣溪纱: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多用在宋代。 2. 秋到梧桐小院凉:秋天来到,梧桐树小院内感到清凉。 3. 晚烟消尽立残阳:傍晚的烟消尽了,站立在夕阳下的景色。 4. 湔裙浅水上银塘:洗过的衣服在水中漂着像银色的小池塘。 5. 草梦冷迷青蛱蝶,花光暖覆紫鸳鸯:草叶在梦中变得寒冷,迷失了方向。花朵的光芒温暖地覆盖了鸳鸯,形容景色美丽而宁静。 6. 几多往事费思量
诗句原文: 东华录,东华录。曾作散花来。 凉月无尘鸾鹤梦,残香有恨凤凰台。劫后辨馀灰。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详细翻译: 法驾导引 · 东华录,东华录。曾作散花来。 译文:这是一首描绘帝王出行的诗篇,通过描述帝王乘坐法驾引导,曾经在东华宫中撒下鲜花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凉月无尘鸾鹤梦,残香有恨凤凰台。 译文:月光如洗,没有尘埃,鸾鸟和鹤的梦也随之消逝;残留的香气中充满了遗憾
采桑子 朦胧帘影梨花薄,竹度风斜。月漾寒纱。冷逼雕梁燕子家。 夜深窗外闻辘轳,露井啼鸦。残梦天涯。背壁秋灯坠碎花。 译文: 我透过朦胧的帘幕,看到梨树的枝条被月光照耀着显得有些轻薄,竹叶随着风的方向倾斜,月亮在寒纱般的雾气中摇曳。冰冷的月光似乎也让人感到有些凉意,甚至让雕梁上的燕子感到不安。 深夜时分,我听到窗外传来了辘轳的声音,原来是有人在劳作。接着我又听到露井边有鸟儿在啼叫
太常引·七夕 【注释】 烟萝:雾气缭绕的萝草,指帘幕。 飞蝠:即飞凫,一种鸟名。 拂旌:旗随风摆动。 中庭:庭院。 移立:站立。 傍、竹阴:在梧桐树和竹子的阴影下。 【译文】 烟雾缭绕的萝草轻轻卷曲,水波云气轻飘荡,飞鸟掠过窗帘,飘扬的旌旗在风中摇曳。残夜降临庭院,我伫立在梧桐与竹子的阴影之下,眺望穿针楼畔的景致,品尝着冰盘上晶莹透亮的瓜果。回忆往事,那些深盟永志的情意,仿佛就在眼前
注释: 椒阁春寒掩绮屏。晓云如墨静愔愔。幽兰憔悴惜馀阴。 译文: 在椒阁里春天的寒冷被遮住了绮罗屏风。晨间的云像墨一样静止静静地,宁静而安详。幽谷中的兰花已经凋敝,只剩下几片叶子,只希望能再享受一点阳光的温暖。 慵制红盐翻妙曲,奈教白博冷瑶琴。炉烟微袅一痕青。 译文: 懒得调制红盐来弹奏美妙的曲子,无奈只能让白色陶制的博古器冷冷清清地发出幽幽的青烟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赏析与鉴赏的能力。本题中,“蝶恋花”是词牌名。第一句中的“亚字红阑”,指的是楼的栏杆,红色的栏杆,暗示了楼上的人在等待什么。第二句的“莫倚层楼”意思是不要倚靠在高高的楼宇上眺望远方。第三句写“关塞杳”,即关塞遥远,看不到边。第四句的意思是烟痕绿染江南草,烟雾缭绕,江南的草木都显得朦胧。最后一句“闲将佳句调娇鸟”,指诗人闲暇之时,用优美的诗句来调戏鸟儿。
浪淘沙 花影锁春眠。慵卷湘帘。墨痕浓染衍波笺。愁绪几番抛玉局,试卜金钱。 袖惹水沉烟。小立风前。罗襦缓带瘦腰纤。楼畔垂杨空舞影,闲却秋千。 注释: 1. 花影锁春眠:意思是花影映照在春天的床上,让人沉浸在深深的睡眠中。 2. 慵卷湘帘:意思是懒洋洋地卷起湘江边的竹帘。 3. 墨痕浓染衍波笺:意思是墨迹浓厚地涂抹在纸上,如同波浪一般扩散开来。 4. 愁绪几番抛玉局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人间世,人间世”是第一句,意思是世间的人世啊!人间的人世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世的感慨。第二句“小谪廿年留”,意思是谪居人间二十年,这句表现了诗人在谪居期间的岁月之长。第三句“琪树折残沧海夜,瑶花吹碎碧城秋”,这是写诗人看到海夜中的奇树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