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
青松翠竹原无相。溪声山色光明藏。似有六朝僧。山中唤不应。 注释:青翠的松柏和修长的竹子原本是没有分别的。溪水的声音和山上的景致如同隐藏在光明之中。仿佛是六朝时期的僧人,他们在山中呼唤,但没有人回应。 一花留半偈。纸上何言说。待得石能言。三生舌好扪。 注释:我留下了一朵花,就像是一首半偈语。纸上的话语又怎能表达清楚呢?直到有一天,石头能够说话,那时我们就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了。 赏析:
【注释】 ①幔亭:指寿礼用的帷幔。开宴:摆酒席。上寿:向长辈祝寿。半:一半。 ②倦眼:形容眼睛看东西模糊不清的样子。浮云:比喻世事变化,如浮云变幻不定。千万变:千千万万的变幻。 ③且:况且。祝此身长健:祝愿身体永远健康。 ④金荃:即金樽,古代的一种盛放酒或食物的器皿。囊括(nǎi kuǎn):包括、包含的意思。缥缃(piāo sh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青色的丝织品。名山:名胜之地
这首诗的意境是:在雾气笼罩的环境中,寒霜和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幽暗的氛围。这种氛围中,七位美女的画像被遗忘在这里,她们的美丽和气质依然存在。这些美女的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存在于这个空间里。 译文:雾气笼罩着寒冷的琼花,烟云消散了紫色的玉器,我满怀遗憾地怀念那些幽闭的角落里的亡魂。姐妹们的美丽如同花朵一样凋零,她们的容颜洒落在大地上,成为了一个倾国倾城的存在
【注】怨絮:落花。 凄(qī)然(hū):形容声音哀婉凄凉。谢桥:谢娘家的石桥。萧萧:形容风雨的声音。可堪:岂堪。琼箫:玉制的箫,这里指代箫声。逝水:流走的河水。迷:被蒙蔽。短长条:长短不一的花枝。魂销:精神恍惚。 词的上片写词人梦中所见之景,抒发对梦中情人的怀念之情。开头两句写梦前所见之景。“凄然”一词用得极妙,把梦中的风雨之声与现实中的声音加以比较,使梦境显得更加凄凉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赏析。解答此题,需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分析。 “镜底失微波,静里心香袅”,意思是镜中失去了往日波光粼粼的微波,在安静之中,我闻到了心香袅袅的气息。“微波”指的是水面上荡起的涟漪,此处借指自己内心的波澜。“静里”指心境宁静之时。作者以“微波”为喻,表现自己内心的变化。“心香袅袅”用来形容心情平静时的愉悦之情。这两句描写了晚春时节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有无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考核范围很大,每个选项是一个考点,每个考点的答题模式都是固定的,因此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回归诗歌,先审题干,再审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从题材、意象
诗句大意: 收拾秋光入画囊。四山风色动寒芒。 消除尘壒千寻瀑,净洗乾坤满地霜。 注释: - 收拾秋光入画囊。四山风色动寒芒。 整理秋季景色,将秋天的美景装入画囊,感受四山风色带来的冷峻与美丽。 - 消除尘壒千寻瀑,净洗乾坤满地霜。 净化心灵,洗涤世间尘埃,使整个世界都沐浴在清爽的秋日阳光下。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欣赏
玉漏迟 · 冬深旅寄江壖,排闷自遣 暮色河桥柳。浅碧垂丝,嫩寒添又。倦倚西风,吹冷天涯吟袖。孤馆银屏梦远,蓦去路、烟波回首。芳信久。重忆梅花,小园开后。 译文: 夕阳映照着河桥边的柳树,浅绿的柳条垂下像细丝一样,带着淡淡的寒意又增添了几分寒冷。我慵懒地倚着西风,冷得让人感到心酸,只能默默地吟咏着。在这座空寂无人的旅馆里,我梦见自己回到了遥远的家乡,那里有一座美丽的山峰
好事近 · 前题 眼底出奇峰,一片暗云如醉。仿佛楚江烟雨,更秋山萧寺。 天公墨戏不寻常,佳处足真谛。谁信齐烟如梦,费忧时清泪。 注释: 1. 眼底出奇峰:形容眼前出现了奇特的景象,山峰似乎在眼底涌现。 2. 一片暗云如醉:形容天空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朦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3. 仿佛楚江烟雨:形容景色如同楚江上的风景一般美丽而迷人。 4. 秋山萧寺:指秋天的山林和寺庙
注释: 清平乐 · 前题 水流花谢。 客路相逢乍(zhà) 谁信夭桃浑(hún)不嫁 赚取朝朝夜夜 前身我定知鱼, 临流好赋郊居 莫问天涯萍絮, 一般漂泊怜渠 赏析: 《清平乐·前题》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上阕写桃花流水,下阕写作者自己与桃花一样,身世飘零,寄寓着对友人的关心和安慰之意。全词以桃花自喻,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安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