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
【注释】①啼猿声:指秋夜猿啼,凄楚哀婉。②萧疏:寂寞冷落。③鸾胶:传说中用鸾鸟的肠和胶合起来制成的粘合剂。④洛浦、湘灵: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⑤兰蕙:两种香草。⑥飞琼:仙女名,此处代嫦娥。⑦蚕丝难尽:比喻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赏析】这首词写对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的怀念之情,上片描写女子的容仪和气质,下片抒发作者对她的相思之苦。全词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致凄婉,语言典雅,是一首优美的写情词
【注释】 天涯初度:指在天涯过第一个夏天。过岭寒消花放:指岭南气候已转暖,春花盛开了。牙门开晓角,欲说离愁谁问:清晨的号角声响起,想要诉说离别的忧愁,谁能理解呢?海峤樽罍(qǐng luán):指海南岛。海峤,指南海;樽,是盛酒器。蛮子歌舞,良夜同人饷:指南方少数民族的歌舞在夜晚举行宴会来款待客人。百端齐到心上:许多事都集中到心头。多情子野,百端齐到心上:指自己内心充满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看花影移阶,蕉阴绰约”,写景。“看花”二字写出了赏花时怡然自得之情。“三五良宵正永”点出时间,是中秋之夜。“小罗杯酌”写赏花时的情态。“三年幸订渔樵侣,伴闲云、轻鸥孤鸿”写与友人的交往。“竹溪宾友,柴桑篱落”写与友人的交往。此句用典,“渔樵”指隐者的生活,“竹溪”、“柴桑”都是隐居之地。这些意象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 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全词通过描绘夏日江上的壮景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前途和个人身世的感伤。上片主要写了大江的雄浑气势和壮丽风光。“挂长帆、别是一般风物”点明了作者要描写的对象——长江;“白浪排空天作堑,界破东南半壁”写出了大江的浩渺、壮观、雄伟,也写出了长江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暗示出了南宋朝廷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局面。下片主要写了作者在江中听鼓吹乐的情景。“坐听鼓吹中流,候风回五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等具体分析作答。 “念奴娇·夏夜”中,“圣朝遗老”表明词人的身份;“拥琴樽图史,婆娑清昼”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夏日黄昏;“传得关闽当日学,独把残编穷究”表明了词人对前人学问的重视;“道在斯人,晴窗高卧,闲却经纶手”表达了词人对知识的渴求;“一庭风雪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观点态度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思想情感。“繁华着眼,看古今得失,浮云飘叶”意思是:只把繁华作为眼中的一点,看古今得失,像飘落的树叶一样微不足道。“暑往寒来驹隙影,早见塞鸿辞北”意思是:暑去寒来,时间如白驹过隙。早见塞外飞鸿南去向北而去。“槐国无喧,渔村高枕,忍负洲苹白”意思是
【注释】 1.凤凰台:即凤凰山。在今安徽芜湖市。吹箫:吹奏箫管。 2.衣冷筠笼:指寒衣,筠笼是竹制的箱子。 3.尘封:尘封的乐器上积满灰尘。 4.镜奁:镜子。 5.比翼: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相随,永不分离。 6.灯背:烛光映照的地方。 7.缘底事分飞:因什么事情而分开了。 8.宿鸟:栖息于树上的乌鸦。 9.缘:因为。 10.分飞:分别飞走。 11.一霎:一瞬间。 12.寒檠:用蜡烛照明
【解析】 此为《念奴娇·夏夜》的原文,题目是“赏析”,所以答案应包括对原词内容、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的鉴赏。 【答案】 译文:西山清爽宜人,可以拄着笏板飘然降落,井边的梧桐叶儿飘落一片。门外有骏马争先送行,分作南北两列。十年来,亲朋相继凋零,白发苍苍,我年老体弱,只能高卧在幽静之处。正逢七夕乞巧时,天上的织女会合牛郎,人间的牛郎却因天河阻隔而与织女天各一方。国家太平盛世应该让贤出仕
【注释】 扬州 :地名。 缤纷桂子 :繁盛的桂花。 瑶阙 :美玉砌成的宫室。 掌珠 :喻婴儿或小孩。 渥洼丹穴 : 神话传说,天帝用云霓为雨,用泥涂地成海,海中生菌,长出五色之珠。比喻珍贵之物。 英物 :指有才能的人。 瑞云 :吉祥的云。 汤饼 :古代食品,以面粉和水揉成面团,切成小块,上蒸而成,类似现在的烙饼。 廿四桥 :二十四桥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的北城濠上。 弄獐书帖 :
双头莲岭南元夜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 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 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 烧火树妆点,羊城尤壮。听罢白苎吴歈,有周郎座上。 天万里,对酒当歌,相看慷慨。 逐句释义: -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 - 注释: 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的繁荣景象。 - 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