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冷筠笼,尘封瑶瑟,顿教白了人头。叹镜奁虚掩,风动帘钩。比翼生生世世,灯背处、私语都休。燕台月,新添憔悴,恰是中秋。
休休。同林宿鸟,缘底事分飞,一霎难留。剩寒檠独照,露下妆楼。想像珊珊环佩,频怅望、几断双眸。空消受,江淹有恨,宋玉多愁。
【注释】
1.凤凰台:即凤凰山。在今安徽芜湖市。吹箫:吹奏箫管。
2.衣冷筠笼:指寒衣,筠笼是竹制的箱子。
3.尘封:尘封的乐器上积满灰尘。
4.镜奁:镜子。
5.比翼: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相随,永不分离。
6.灯背:烛光映照的地方。
7.缘底事分飞:因什么事情而分开了。
8.宿鸟:栖息于树上的乌鸦。
9.缘:因为。
10.分飞:分别飞走。
11.一霎:一瞬间。
12.寒檠:用蜡烛照明,形似古代的灯具。
13.想象:心里想。
14.珊珊环佩:形容女子佩饰叮当的声音。
15.断双眸:使双眼失神,无法集中视线。
16.消受:承受,经受。
17.宋玉多愁: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有《九辩》《高唐赋》等作品。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借对一件古琴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慨。全词通过描写一幅凄清寂寞的月夜画卷,抒发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悲愤之情。
“衣冷筠笼,尘封瑶瑟,顿教白了人头”三句写自己身处凄凉之地,面对尘封之物,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其中“白了人头”既形容自己头发已白,又暗指年华易逝、青春不再。
“叹镜奁虚掩,风动帘钩”两句则进一步描绘自己所处的孤独与凄凉。镜奁本应明亮如镜,但此时却空无一人,只有风吹过帘钩发出的声音。这种景象让人感到更加寂寞和孤独,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忘。
“比翼生生世世,灯背处、私语都休”几句则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他们夫妻原本恩爱无比,但如今却被迫分离,各自为生活所迫而奔波劳碌。在灯背处,他们曾经有过亲密的交流和对话,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消失不见。这不禁让人感到悲伤和失落。
“燕台月,新添憔悴,恰是中秋”一句则是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自己思念远方亲人之情。这里的“燕台月”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景物,也可能是泛指月亮。无论何种情形,都与中秋佳节有关,因此增添了些许忧愁与哀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身处他乡,难以与亲人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休休。同林宿鸟,缘底事分飞,一霎难留”四句则以宿鸟为例,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心中的孤独与无助。宿鸟本来可以一起栖息在同一个地方,享受彼此的陪伴和关爱,但如今它们却被迫分开了。这种离别的痛苦让它们无法长久停留,只能匆匆离去。
“剩寒檠独照,露下妆楼”两句则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的孤独与凄凉。在这寂静的夜晚,只有一盏孤灯独自照亮着整个房间,而窗外的月光也洒满了整个大地,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凄凉与孤独。同时,这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
“想像珊珊环佩,频怅望、几断双眸”几句则是通过描绘女子的饰品和眼神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她佩戴的饰品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她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哀怨;而她的眼神也透露出无尽的思念和期待。这些细节都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和感人。
“空消受,江淹有恨,宋玉多愁”一句则是将自己的生活境遇与古人相提并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感慨。这里所说的江淹和宋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在这里,作者将自己的遭遇与古人相比,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首词以古琴为线索,通过对它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助的情感。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学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