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帘幕。看花影移阶,蕉阴绰约。三五良宵正永,小罗杯酌。三年幸订渔樵侣,伴闲云、轻鸥孤鸿。鹿门夫妇,竹溪宾友,柴桑篱落。
任清露、凉侵袂薄。对扶疏丛桂,此景非恶。渐敛浮云,夜半月临虚阁。庾楼人坐冰壶里,欲乘鸾、飞向寥廓。且拼尽醉,休论尘世,受他羁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看花影移阶,蕉阴绰约”,写景。“看花”二字写出了赏花时怡然自得之情。“三五良宵正永”点出时间,是中秋之夜。“小罗杯酌”写赏花时的情态。“三年幸订渔樵侣,伴闲云、轻鸥孤鸿”写与友人的交往。“竹溪宾友,柴桑篱落”写与友人的交往。此句用典,“渔樵”指隐者的生活,“竹溪”、“柴桑”都是隐居之地。这些意象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2)“任清露、凉侵袂薄”写自己的心情。“任清露”写心情。“凉侵袂薄”描写了秋天天气转凉,露水打湿衣袖的情景。此句用典,《世说新语》中有“任公将去官还里,令门人于庭中作东行饯送诗,乃问主簿王夷甫:当为谁作?”王答曰:“今日不作,诸人集索,便应非我时。”后遂以“袖薄”指秋日的凉意。“袖薄”也暗示了自己心境凄清。
(3)“对扶疏丛桂,此景非恶”写赏桂的感受。“对扶疏丛桂”写赏桂花开的情景。“此景非恶”是对前面赏花饮酒的总结,意思是说,虽然赏花饮酒是一种雅兴,但比起隐居来,还是不如隐居来得实在。“渐敛浮云,夜半月临虚阁”写赏月的情景。“渐敛浮云”写月光渐渐高起,“夜半月临虚阁”写明月高挂于空,照入室内,使屋内更加明亮。此句用典,“庾楼”即庾亮在武昌所建的高楼;“欲乘鸾,飞向寥廓”的意思是说,想要乘着仙鸾飞向遥远的地方。“且拼尽醉,休论尘世,受他羁缚”,意思是说,姑且喝个烂醉,不要管这尘世间的事,受他束缚。此两句写自己的情怀。此句用典,“鸾”指仙人乘坐的祥瑞之鸟,此处借喻自己的理想抱负。
赏析:
全词以中秋赏桂、饮酒、赏月、赋诗等情节展开,层层递进地抒写隐逸生活的快乐,并寄寓了作者渴望摆脱世俗羁绊,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的愿望。
上片开头写西风帘幕中,看到花影移动到台阶上来,蕉叶的影子绰约为一种美。然后写到中秋佳节,有佳酿好菜,有良朋好友相伴,有山林野趣的伴侣,还有田园风光的伴侣。最后写到与朋友一起欣赏月色,观赏月中的玉兔、吴刚。“鹿门夫妇,竹溪宾友,柴桑篱落”都是隐士们常用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隐居志趣。
下片开始写自己的心情。“任清露、凉侵袂薄”,写心情。“任清露”写心情。“凉侵衣袖薄”描写了秋天天气转凉,露水打湿衣袖的情景。“此景非恶”,意思是说,虽然赏花饮酒是一种雅兴,但比起隐居来,还是不如隐居来得实在。“渐敛浮云,夜半月临虚阁”写赏月的情景。“渐敛浮云”写月亮逐渐升起,“夜半月临虚阁”写明月高挂在天空,照亮室内。“此景非恶”,意思是说,虽然赏月也是一种雅兴,但比起隐居来,还是不如隐居来得实在。“且拼尽醉,休论尘世,受他羁缚”,意思是说,姑且喝个烂醉,不要管这尘世上的事,受他束缚。
此二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愤慨。
名家点评
明·沈周《桂轩随笔》:“今之咏秋月者多矣,皆不能及‘渐敛浮云’四句。”
清代学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结语豪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