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
满庭芳 · 观女伶演淮阴故事 细雨才收,浮云乍敛,西风卷雾初晴。香飘桂子,秋草满闲庭。入夜冰轮当午,小楼外、碧巘纵横。微茫里,万家灯火,树色暝烟平。 氍毹纷舞袖,红牙按拍,小妇鸣筝。任玉绳低转,客醉沾缨。十载东华旧梦,回首处、心悸神惊。趁佳节,空明如洗,坐待月华生。 【注释】 1. 细雨:指春雨。 2. 收:停止。 3. 浮云:比喻轻浮之事物。 4. 卷雾:卷起薄雾。 5. 桂子:桂花
满庭芳 · 观女伶演淮阴故事 城绕春流,堤藏萧寺,人家半倚晴溪。轻风暖日,布谷数声啼。一棹船如天上,关情处、岸草萋萋。空回首,故园柳色,烟景望中迷。 依稀。想此日,清明近也,桃杏开时。叹嗟砣踪迹,物换星移。举网鲜鳞入手,开笑口、聊醉春卮。酒阑后,斜阳驻马,目断画侨西 注释: 城绕春流:城墙环绕着春天的河流。城绕春流,指城市依傍着美丽的春天景色。 堤藏萧寺:护城河边的堤岸隐藏在萧寺(一座寺庙)后面
满庭芳 · 观女伶演淮阴故事 绿醑方浓,黄花未谢,后堂深处张筵。歌钟舞袖,轻暖小春天。犹忆尚书曳履,九重识、风度嶷然。归田后,行年七十,步屧若飞仙。 翩翩绕膝下,凤毛麟角,璧合珠联。更闲吟新句,小擘蛮笺。客至频开东阁,浑不数、座上三千。趋庭日,折冲樽俎,潭笑息烽烟。 注释: - 绿醑:绿色的美酒; - 方浓:正浓; - 黄花:这里指菊花; - 尚书:指古代的官员;此处泛指有地位的人; - 曳履
【注释】 绮户:富丽华美的门户。千门:指许多门户。绮户寒(qi·kǔn):形容门内寒冷,与外面温暖相对比。 吹歇:箫声停止。葳蕤(wēiruí):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箫声悠扬。 九陌:京城的街道。香尘:路上的尘土被花香所掩盖。 团圞:团聚、团圆的意思。清宵宴:即元宵夜宴,是古代的一种节日。 绛烛:红色蜡烛。西窗剪:剪下红色蜡烛的蜡花。 此夕:今夜。人移物换:人间人事变迁,物是人非。 霜侵鬓短
【解析】 本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前四句写夏景,后四句写春情。“初夏”为题眼。 【答案】 夏初临初夏 蔽日初槐,啼花娇鸟,疏篱渐长新篁。 永昼人间,薰炉细细焚香。漫夸世路名场。 远风波、碧簟清凉 蝶须坠粉,鱼吹蘋末,莺弄笙簧。 好书堪把,苦茗频斟,湘帘半卷,燕子飞忙。 香闺双陆,倦来午梦偏长。 小立斜阳。映纱橱、笑看残妆。 耐平章。无边风月,自在年光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①“玉烛新乙酉元日”中的“玉烛”指皇帝,“乙酉元日”是宋孝宗隆兴元年正月初一,即公元1163年正月初一日。 ②“看遍布王正,条风拂晓”意为:看着满天的云霞布满了天空,和煦的春风拂晓来临。 ③“轻烟丽日,椒觞暖、共说丰年佳兆”意为:轻烟飘浮着美丽的太阳,美酒温暖人心,共同谈论丰年的好兆头。
满庭芳·观女伶演淮阴故事 满庭芳·观女伶演淮阴故事 [宋]苏轼 满庭芳·观女伶演淮阴故事 河朔才名,传家忠孝,词场共羡阴何。故人纨扇,赠我惠风多。别后停云一载,遥山矗、马服嵯峨。烛花剪,西窗鸡黍,怅望阻滹沱。 注释: (1)河朔: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才名”,才能和名声。 (2)词场:作词的人的场域。 (3)故人:老朋友。 (4)惠风:惠风和畅,这里比喻贤良的风度。 (5)马服:地名
霁色迎人,檐花恋客,暇日帘敞前楹。杯浮醽醁,秋满凤凰城。笑听吴歈佐酒,繁丝与、夜气同清。灯儿下、梨花素面,看煞小秦青。 注释:晴空晴朗迎接人们,檐头的花朵依恋着行人,闲暇的日子帘子敞开在门前。酒杯漂浮在醇美的酒液中,秋天的景色洒满了整个凤凰城。欢快地聆听那美妙的歌声伴着美酒,繁复的丝弦和夜晚的清凉气息一同清新。灯下坐着的人欣赏着洁白的梨花,看得如痴如醉,仿佛看到美丽的小秦青一样迷人。 轻盈
【注释】 绛烛:红色的蜡烛。清宵:深夜。华馆:华丽的楼馆。蛮腰:指舞女的细腰。回风:指舞蹈轻盈,如回风一般。婵娟:指美女。绣袄:用彩线织成的袄子。猩红:鲜艳如红。锁甲:战衣。艳分雪色:形容战衣的艳丽如白雪的颜色。兜鍪:头盔。小:指头盔小。颊芙蓉:指女子脸庞像荷花一样红润。氍毹(qúshū):地毯。将军:指古代的一种官名。红粉:女子化妆用的颜料和胭脂。锦伞黛眉同:指女子的眉毛和红色的伞一样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词,上片写主人公在庭院里观看女伶演出《淮阴事》,下片写他登高远眺,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上片“茅屋三间,槐庭一叶”两句,写院中景致。“茅屋”是居所,“三间”说明其简陋。“槐庭”是庭院,“一叶”是槐树,这里指秋天。“金风”是秋风之意。“乍入绳床”句,写主人公刚刚走进院落,刚坐下不久。“年年此际”四句,写主人公观看女伶演《淮阴事》。“凉思”是冷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