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烛清宵,彩云华馆,蛮腰细舞回风。婵娟忽变,绣袄染猩红。锁甲艳分雪色,兜鍪小、双颊芙蓉。氍毹映,将军红粉,锦伞黛眉同。
登坛,当日事,衣冠优孟,写出偏工。叹英雄佳丽,一样飘蓬。飞絮落花旧恨,谁怜取、桃李春秾。乘月夜,衣香人面,莫放酒杯空。

【注释】

绛烛:红色的蜡烛。清宵:深夜。华馆:华丽的楼馆。蛮腰:指舞女的细腰。回风:指舞蹈轻盈,如回风一般。婵娟:指美女。绣袄:用彩线织成的袄子。猩红:鲜艳如红。锁甲:战衣。艳分雪色:形容战衣的艳丽如白雪的颜色。兜鍪:头盔。小:指头盔小。颊芙蓉:指女子脸庞像荷花一样红润。氍毹(qúshū):地毯。将军:指古代的一种官名。红粉:女子化妆用的颜料和胭脂。锦伞黛眉同:指女子的眉毛和红色的伞一样,都像是锦绣制成的。

登坛:登上高台。当日事:指当日的事情。优孟:春秋时楚国的优人,以滑稽闻名。写出偏工:指写出了事情的偏侧与特点。英雄佳丽:指男女英雄,男女美人。飘蓬:飘荡不定。飞絮落花:比喻离别。桃李春秾(róng):指春天桃花盛开,柳树发新绿。衣香人面:形容女子身上有香气,脸上有美丽的容颜。乘月夜:指在月光下饮酒作乐。莫放酒杯空:不要让酒杯空着。

【赏析】

《满庭芳·观女伶演淮阴故事》是一首咏史词,描写了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俘后,面对敌人威势不惧、坚贞不屈的故事,歌颂了文天祥的英雄气概和崇高品格。

上片“绛烛清宵,彩云华馆,蛮腰细舞回风”三句写宴会上的情景。“绛烛清宵”即点明时间是夜晚,“彩云华馆”则描绘出环境是华丽豪华的馆舍。“蛮腰细舞”既写舞女的体态,又暗喻南宋君臣之柔弱;“回风”则表现了舞姿的轻盈飘逸。接着写文天祥出场时,人们惊异不已。“婵娟忽变”一句,既写其美貌,又暗示文天祥的气节。“绣袄染猩红”,写文天祥所穿的衣服也沾上了猩红色的血迹,这既是实写,也是象征,意即文天祥为国捐躯。接下来写他登高而坐,从容应对敌前。“锁甲艳分雪色,兜鍪小、双颊芙蓉”,写的是文天祥戎装的英姿飒爽,形象地刻画了文天祥的高大形象。“锦伞黛眉同”句,化用典故,赞美文天祥的风采,同时暗示了敌人的卑劣无耻。

过片“登坛,当日事,衣冠优孟,写出偏工”二句,写文天祥登高而坐,从容应对敌前,从容不迫。“英雄佳丽,一样飘蓬”两句,写文天祥虽被俘却始终不屈服的精神。“飞絮落花旧恨,谁怜取、桃李春秾”句,写文天祥的遭遇及人们对他的同情。“乘月夜,衣香人面,莫放酒杯空”二句,写文天祥的高尚品质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文天祥的肖像、动作、服饰、神态等的生动描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忠贞不屈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全词通过咏史抒怀,抒发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