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开曙早。看遍布王正,条风拂晓。轻烟丽日,椒觞暖、共说丰年佳兆。春衣儿女,喜得岁、樽前频绕。山中卧,击壤清时,追随牧童村老。
回思当日先皇,正颁赐天厨,云和缥渺。大酺同庆,陪鸳鹭、每近龙颜欢笑。孤臣无状,此际包容非小。今何幸,放逐沧浪,尚安覆帱。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
①“玉烛新乙酉元日”中的“玉烛”指皇帝,“乙酉元日”是宋孝宗隆兴元年正月初一,即公元1163年正月初一日。
②“看遍布王正,条风拂晓”意为:看着满天的云霞布满了天空,和煦的春风拂晓来临。
③“轻烟丽日,椒觞暖、共说丰年佳兆”意为:轻烟飘浮着美丽的太阳,美酒温暖人心,共同谈论丰年的好兆头。
④“春衣儿女,喜得岁、樽前频绕”意为:穿着春天的衣装的孩子们在饮酒的时候频频绕行。
⑤“山中卧,击壤清时,追随牧童村老”意为:山野闲居,跟随牧童、村老,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
⑥“回思当日先皇,正颁赐天厨,云和缥渺。大酺同庆,陪鸳鹭、每近龙颜欢笑”意为:回想起当年先帝(孝宗)颁布赐宴(御宴)。
⑦“孤臣无状,此际包容非小”意为:我这样的孤臣没有多大作为,但皇上对我如此容忍。
⑧“今何幸,放逐沧浪,尚安覆帱”意为:现在有幸得以流落江湖,还蒙皇上恩宠。
【答案】
译文:
新春正月初一,雪晴后开曙,看到满地都是瑞气祥光。和暖的春风拂醒了黎明。
轻烟缭绕着明媚的太阳,举杯畅饮,欢谈丰年的美好预兆。穿上春衣的孩子们,在酒席上快乐地围绕。
山野闲居,跟随牧童村老,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回想起当年先帝(孝宗)颁布赐宴(御宴),与群臣共享欢乐。
我这样的孤臣没有多大作为,但皇上对我如此容忍。现在有幸得以流落江湖,还蒙皇上恩宠。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新春佳节的景象描写抒发自己被贬谪后仍感圣恩浩荡的情怀。
首联写新春佳节之景象。“玉烛”指皇帝,“乙酉元日”是宋孝宗隆兴元年正月初一,即公元1163年正月初一日。“看遍布王正”句,意谓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瑞气祥光。“王正”指正月初一日,古人认为这天是一年之始,吉祥之日。这两句是说新春之际,瑞气充盈,万象更新,一派升平景象。“条风拂晓”句,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在清晨拂晓而来。“轻烟”指晨雾,“丽日”指美好的阳光,“椒觞”是古代进献于帝王的一种酒器,这里指美酒,“暖”指暖和。“共说丰年佳兆”意思是共同谈论丰年的好兆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清晨的朝霞弥漫天际,和煦的春风拂醒大地。诗人以轻烟、丽日、美酒来烘托节日气氛;又以“共说”二字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颂。
颔联写新春佳节之情景。“山中卧”三字点出诗人此时身处山中,而“卧”字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境的闲适与恬淡。“击壤清时”典出于《礼记·檀弓下》:“孔子蚤作,读《周易》简篇,系于瓜滑。”传说孔子曾手执瓜击打地面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里用它来比喻隐居生活。“追随牧童村老”,诗人以牧童、村老自比,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他既喜爱这种悠闲的田园生活,又怀念着朝廷生活。“清时”指清明的政治环境,“追随牧童村老”意谓追随乡间牧童和老农,表示自己虽已远离官场,但仍想追随他们过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把隐居生活和朝廷生活作了鲜明的对照。
颈联写回忆昔日朝廷生活之情景。“回思当日先皇,正颁赐天厨,云和缥渺。”意思是回想当初先帝(孝宗)颁布赐宴(御宴),与群臣共享欢乐的情景。“孤臣”句,意思是作为孤立无援的臣子。“此际”指这个时候,“包容非小”的意思是皇上的宽容恩典不小。这里诗人运用反衬手法,以朝廷的赏赐与自己的孤独处境相对照,突出了自己受排斥、遭贬谪的悲苦遭遇。“今何幸,放逐沧浪”二句是说现在幸而能流落到江湖之中,还能蒙皇上的恩宠,得以苟且偷生。尾联写眼前之景物与心情。尾联“山野闲居”四字总括全诗,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与早年的流离失所不同,而心境也有所转变;“尚安覆帱”三字则表明自己仍然心怀天下,希望皇帝对自己加以庇护。这两句既是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描述,也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