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梅红一萼。
记白石仙翁,好词曾读。
故乡雁后归无计,且喜云萍栖泊。
宫装戴胜,已盼断、伊人标格。
挑菜节、何处寻春,尊前几番商略。
娲皇果否抟成,为肇锡嘉名,乍回龙朔。
寄诗旧约。
千载下、漫道草堂萧索。
新蟾挂角。
更拟趁镫宵行乐。
谁好事、烹鸽延宾,轰传字错。
玉烛新·人日栖白庼宴集官梅红一萼。
记白石仙翁,好词曾读。
故乡雁后归无计,且喜云萍栖泊。
宫装戴胜,已盼断、伊人标格。
挑菜节、何处寻春,尊前几番商略。
娲皇果否抟成,为肇锡嘉名,乍回龙朔。
寄诗旧约。
千载下、漫道草堂萧索。
新蟾挂角。
更拟趁镫宵行乐。
谁好事、烹鸽延宾,轰传字错。
【注释】
“官梅”:指梅花。“红”:指梅花的颜色。“翠翘(qiao)”:一种装饰用的小形玉簪。“绾”:把头发盘在头顶上或颈项间的一种发饰。“宫装”:这里指妇女的服饰。“戴胜(shèng)”:一种头上插着鸟雀的羽毛作为装饰的发式。“挑菜节”:指古代民间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始于东汉明帝时起,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娲皇”:传说中创世的神女。“抟(tuán)”:聚拢、聚集的意思,这里是说捏塑。“嘉名”:美好的名声,这里指美好的称号。“草堂”:杜甫的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唐代诗人杜甫在此居住过。“萧索”,凄凉冷落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咏物词,写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词的上阕以“宫梅”、“白石”等物起兴,写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下阕则通过赞美嫦娥奔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全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和对嫦娥奔月故事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美好人生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