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云廊。
行行长复长。
要登楼、又隔红墙。
盼得嫦娥梳裹好,怎禁受,晚风凉。
历乱万星芒。
撩人空断肠。
且停琴、心口商量。
知道冰轮随例满,更何处,听霓裳。
南楼令·待月
三十六云廊,行行长复长。要登楼、又隔红墙。盼得嫦娥梳裹好,怎禁受,晚风凉。
历乱万星芒,撩人空断肠。且停琴、心口商量。知道冰轮随例满,更何处,听霓裳。
注释
- “三十六”:可能指的是楼廊或走廊的宽度,暗示了一种距离感或空间感。
- “行行长复长:**:描述了通往高处的路径或阶梯的长度,强调了距离和难度。
- “要登楼”:表明了对高远之处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
- “又隔红墙”:红墙通常象征保护或隔离,暗示了某种阻碍或限制。
- “盼得嫦娥梳裹好:**:嫦娥是古代神话中的月亮女神,此处指代月亮,象征着美好的愿望或期盼。
- “怎禁受”:表达了对晚风或冷气的难以承受,反映了身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 “晚风凉”:直接描绘了晚风的凉爽感觉,增加了场景的氛围感。
- “历乱万星芒”:形容夜空中星星众多,光芒闪烁,增添了夜晚的美感。
- “撩人空断肠”:表达了因思念而感到的心痛,以及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
- “且停琴、心口商量”:可能是诗人在心中反复权衡或思考。
- “知道冰轮随例满,更何处,听霓裳”:冰轮可能指的是月亮,意味着月亮圆满如常,但诗人无法找到欣赏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望月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歌的主题,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句“三十六云廊”设定了一个宽阔的空间背景,为接下来的想象提供了基础。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登楼的难度和对嫦娥的美好期盼,构建了一个充满期待与挑战的场景。然而,“怎禁受,晚风凉”则揭示了现实的冷酷和不易。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感官描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例如,“历乱万星芒”不仅描绘了夜空的美丽,也象征着人生的纷繁复杂和不确定性。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体主题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无力和惆怅。
《南楼令·待月》是一首表达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展示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中秋之夜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