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
诗句释义:山冈隆起,阜崇峻峭;花木繁茂,夭矫浓密。山岭环抱湘水,晋、楚二州耸立于四周。地势全在爽垲之地,人们不厌迎逢。仿佛可以观平远景色,分毫可见栝松之姿。 译文:冈陵隆起,山势高峻;花木繁茂,枝叶丰满。山岭环绕湘水,晋、楚二州耸立周围。地势平坦,人居此地不嫌拥挤;仿佛可以欣赏到平远的风光,可以看到栝松的形态。 注释: 1.
次韵杨立之观韵海 六学先声病,群书欲备详。 摛文资引据,结字辨偏旁。 篆楷颜毫妙,编联蜀纸光。 残篇虽脱落,犹可挹遗芳。 译文: 六艺的先声病,众书都想要详尽描述。 阐述文字需要根据引据,结字辨别偏旁。 篆体、楷体、颜体、毛笔书写都有其精妙之处,编辑整理书籍就像蜀地的纸张一样明亮。 虽然有些残缺的书籍,但仍然可以领略到前人留下的芬芳。 注释: 六学先声病:这里的“六学”指的是古代的六艺,即礼
【注释】 泰畤:即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殊方:远方。 关山:指崤山、函谷关。 厌沙碛:厌倦了沙漠。 星斗:北斗七星。 昭回:明亮回转。 月共寒更永:月亮伴着寒冷的夜晚更长。 风随协气来:和煦的风随着温暖的气息吹来。 王历:指节气。 候律应孳荄:根据节气的变化,草木生长繁茂。 【赏析】 《和冬至紫蒙馆书事》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作品。范成大(1126年6月15日-1193年10月1日)
发句米奉议见示与诸公唱和北山壮观佳篇因索鄙制老病久弃笔砚勉强口占小子次韵奉酬 和壮观亭 译文: 想要描绘江山的秀美,没有比得上格律诗。 形容天际的美景,借笔墨之奇巧来表现。 凝视着沧江的近处,沿流北上的固陵显得低矮。 如果不通过吟咏才能见到,那绝妙的景色又有谁能够知道? 赏析: 本诗是作者应友人请求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欲状江山秀,无如格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形式的独特认识和追求
注释: 和仲巽山行:这是一首描写山行的古诗。 天险限南北,回环千里山。 客亭依斗绝,胡地信偏悭。 伴月驱行传,缘云度故关。 林泉虽胜赏,无奈霫奚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行的古诗。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象,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首句“天险限南北,回环千里山”写山的雄伟壮观。山势险要,横亘于天地之间,环绕着整个国家,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
又五言 注释: - 道卷门常静:意指家中的门前道路平坦宁静,没有阻碍。 - 心闲眼倦开:意指心境宁静,眼睛因为长时间不接触外界而感到疲倦。 - 忽闻宾榻扫:意指突然听到有人打扫客人的床铺,表示对客人到来的高兴和欢迎。 - 为喜使车来:意指因此很高兴,因为有了马车的到来。这里的"使车"可能指的是使者或信使等。 - 世事浮云过:意指世间的事务如同浮云一样飘过,形容世事变迁无常。 - 时光暮雪催
注释: 山深孤馆迥,部落不成城。 夜永人无寐,冬温气自清。 夷音通夏楚,汉地接平营。 恩信今无外,边庭肯背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宿牛山馆时所作。首二句写山馆之僻静和环境之美,次二句写夜深人静,寒气逼人,但诗人仍无睡意,因为这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后四句写这里的民族风俗与中原相同,而自己受朝廷厚恩,所以决不背弃盟约,愿意永远为大唐效力。全诗表达了作者的忠心报国之情
次韵杨立之赠京 小子方承学,初心未见功。 雕虫徒好赋,舞象仅成童。 率尔多惭路,师哉远慕雄。 颛侗如可教,丈席冀趋风。 注释: 1. 小子:年轻的学生或学者。 2. 承学:学习。 3. 初心:最初的心意或愿望。 4. 雕虫:指文学创作,比喻小技巧。 5. 师哉:对老师的敬称。 6. 颛侗: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这里用作比喻,指有才华的人。 7. 丈席:指老师的位置。 8. 趋风:追随前人的脚步。
【注释】 1. 南郊:在京城南面祭祀天地。 2. 惟皇继天:只有上天继承天帝的地位。 3. 宅位三祀:居处于太庙、社稷、后土三座祭祀的殿堂。 4. 灵德及远:神灵的德行传播到远方。 5. 嘉生茂遂:美好的生产成果丰富而顺畅。 6. 仲冬月良,一阳气至:农历十二月天气晴朗,冬至节气到来。 7. 上将告成,礼严肆类:皇帝将要告祭天地完成大典,礼仪庄严隆重。 8. 自庙徂郊,万灵拱卫
这首诗是苏轼在补授维扬郡守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贤能的怀念和对当前官员的不满。 经纬夙志违,风流壮年尽。 文武惟秀公,将相纡双印。 入辅复出藩,抚淮兼帅润。 忆昔获攀稽,后来尝慕蔺。 司空一代宗,累叶清风振。 继父汉韦平,致君古尧舜。 时叹人云亡,上嗟天不憖。 昔人企前修,景行仰高峻。 声气或相同,古远视犹近。 马迁称晏婴,羊祜交陆逊。 异代思执鞭,仇邻通馈餫。 粤予望诸贤,先后来兹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