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诗句释义: 1. 柳眼摇新绿,花颜发早红。 - “柳眼”指柳树的新芽,“摇”是轻轻摆动的样子。“新绿”指的是刚刚冒出的嫩绿色叶芽,而“花颜发早红”则形容花朵颜色鲜艳。这里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柳树发芽,桃花开放,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2. 桥边油壁易相逢。 - “油壁”是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可能是指马车或船只。“相逢”意味着容易在桥边相遇。这句话表达了春天景色迷人,人们容易在这美好的时刻遇到彼此。 3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寒怯衣棱峭,眉嫌镜影浓。 - 注释:因为寒冷而感到衣物的棱角锋利(冷),眉毛因为镜子反射的光而显得浓密和不悦。 -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因疾病而体弱多病,身体感受之细微,以及内心的不安与不悦。通过“寒”与“眉嫌镜影”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病后对寒冷和镜中自己容貌的敏感反应。 2. 病馀落絮不禁风,为倩游丝宛转、罥飞红。 - 注释:病后身体虚弱,无法抵御微风中的柳絮飘散
南歌子·古戍 古戍饥乌集,荒城野雉飞。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 注释:在荒凉的塞外,古老的营垒成了乌鸦聚集之地,而野鸡则在城堡中恣意飞舞。何时的战火能留下些许残存的灰烬呢?我们只能看到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鲜血洒满了大地,仿佛一条条龙的轨迹。曾经辉煌一时的帐篷如今已无人居住,只剩下空荡荡的壁垒和早已停止吹奏的号角
南歌子 秋天已经老去,蟋蟀在叫得急促而急切,天冷得清冷如水,一庭院中静寂得连凤露也无声。不说月亮的残痕斜斜地转动,已经三更了。 宝鼎里的香将要燃尽,檐下的梅花的影子渐渐横卧下来。罗衾就像流水一样清凉,悄悄地感到寒意。我闲来无事,把迢迢的莲漏数清楚。 注释: 1.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秋宵月下”等。此调以咏人春睡初醒、月夜独坐的情景为常见内容。 2. 蛩(qióng)吟:蟋蟀叫声。 3. 天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注意注释。 “薄霭还明水,微云不碍山。无风无雨灞桥边。”前三句写景,点出时间是早春三月。薄雾笼罩着水面,阳光透过薄雾,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远处的群山被淡淡的云雾缭绕,显得朦胧而美丽。“无风无雨”四字写出了天气晴朗,环境清幽。“灞桥边”,即长安东门外的灞桥,诗人当时就住在这灞桥附近的客栈中
时节初灯后,心情梦草间。 译文:时间已经过了晚上,心情如同在梦中的草间游走。 注释:节:时令。 灯:指夜晚。 初灯后:即夜深人静之时。 心情:心境。 草间:草木之间,比喻心中。 未须屈宋作衙官。柴门浅水借本拟衡山。 译文:不必像屈原、宋玉那样做官员,只是借用柴门浅水的景致来比拟衡山。 注释:屈宋:屈原和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辞赋家。他们曾为楚怀王左右,但因直言进谏而被疏退。这里指代辞赋家。
细浪鳞生碧,余霞雁带红。宵来明月晓来风。都与澹烟疏柳趁秋浓。 水远微闻笛,山深暗度钟。危阑望断起重重。山驿水邮长短一般同。 注释: - 细浪鳞生碧:细细的波浪就像鱼鳞一样,在碧绿的水面上闪烁。 - 余霞雁带红:夕阳余晖中,大雁的影子被染成了红色。 - 宵来明月晓来风:夜晚来临,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清晨的微风。 - 都与澹烟疏柳趁秋浓:一切都随着秋天的淡烟和疏落的柳树而变得更加浓郁。 - 水远微闻笛
南歌子·示章式之词盟归信迟青鸟,春寒瘦绿鹦。芳尘凝榭旧经行。依约炉香帘影不分明。 蠹饱愁边字,鹃啼劫后声。久拚流水洗余情。无那回潮心上去还生。 注释: 1、“归信”二句:指寄给远方亲人的信。青鸟,传说中能为人间传递信息的神鸟。“春寒”两句:写春天的气候寒冷,使人感到瘦弱。“芳尘”三句:写在庭院中走过时,芳香的气息和美丽的景色都令人陶醉,但因时间已久,所以显得有些模糊。“依约”四句
霜意惊寒早,云痕带梦浮。 衰杨已觉不禁秋。 况听数声征雁过江头。 帘箔低慵卷,书签散未收。 假饶真个不知愁。 何事夕阳无语独登楼。 注释: 霜意(也作“霜气”):指初秋的寒气。 惊寒早:惊动人早春时节的寒意。 云痕带梦浮: 梦中飘浮的云彩像云痕一样带着梦境。 衰杨(也作“枯杨”):衰老的杨柳树,这里指柳树。 数声:几次的声音。 帘箔(也作“帘幕”):用布等做的帘子。 慵卷:懒洋洋地卷起。
注释: 吴语,江南一带的方言。湘弦,指古琴。当年,以前。恣遨游,任意游荡。只觉,只觉得。无边春色,春天的景色。聚眉头,聚集在眉间。芳序,春天。愁中,忧愁之中。闲情,闲适的心情。老去,变老。拚将,拼着。沉醉,饮酒至醉。换封侯,换取官职和爵位。奈,奈何、怎么。酒醒,醒来后。风雨,风雨交加。 译文: 吴地的方言吹出芳香的味道,湘地的古琴拂过指尖柔美。从前我们尽情游玩在这烟云缭绕的日子里